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初唐夜话> 番外2·贞观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2·贞观梦(1 / 4)

第83章番外2·贞观梦

贞观十五年,入春来欧阳询病势加剧,褚遂良身为学生,时常伴他左右。大约人至年老,便往往愈添故土之思。

他写了一篇读史随笔小记《张翰帖》,记载一桩琐事:“荣执其手,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燕菜、鲈鱼,遂命驾而归。”可张翰能率性而为辞官离去,他却已衰老枯朽,再无回乡余力。贞观六年的《九成宫醴泉铭》甫落成,他便知自己将因此垂范后世,可于他而言,相对空浮虚名,世间温情方是他所渴求。他追求严谨之美,中和之度,毫端笔画犹如他隐忍内含的秉性,热忱而克制,理智而振奋,正如他的书信《数日不拜帖》,字里行间俱是温馨日常,说他做了干肉,味道不错,可送去与友人品尝,又云能否多借一些书册。他的作品端正安详,贯彻整部唐人书法的庄严平和在他的笔下呈现尽致,褚遂良有时会想,何时他能企及欧阳询不择纸笔,皆能如意的境界,老者已与书法合二为一,而他似乎永远也无法实现。

三月,欧阳询留下了最后一幅《千字文》,当他五六岁时,家族未灭,父母俱在,他还是那个生活优渥无忧无虑的贵公子,也曾怀着对书法的喜爱,提笔练习同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彼时的他尚且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分毫不知之后的他将亲族四散,历尽坎坷,从此谨慎自持,少言寡语。

直到遇见了那个女孩,他枯燥清冷的生活终于投入了一抹光亮,他教她读书习字,女孩带给他欢喜与欣慰,亦时常令他微愠,可这些他甘之如饴。可他竞未料到,她最后竞缠绵病榻,他无法想象,那般活泼灵动的少女,竞会被困在那一方小小角落。

他想起女孩十二岁时,他带她去长安宜仁坊的苏家,为那户主人早亡的爱女苏玉华写墓志铭。

当时他写道"夫何美质,降年不永,竟致天殁”,旁观的女孩不禁红了眼眶,他问女孩为何流泪,女孩回答世事无常,上天不公,她的亲人一定很伤心。是了,女孩去世后,不独她的家人痛不欲生,便是老者亦悲恸难绝。但他从不后悔与女孩的遇见,即便注定告别,他也感激上天赐予过他那般热烈的生命。

而如今他已八十五岁了。

他已不再是幼时那个稚嫩习练《千字文》的小郎君,这靠近八十载的光阴,隔了一个人的一生,亦屹立了一座大雅之美的丰碑。不久之后,欧阳询于京城溢然长逝。

绿柳顶端那轮明月即将盈满,褚遂良方恍觉已然临近中秋。又是一年八月半。

贞观十七年,帝感怀当年共讨天下一众功臣,乃召图工阎立本绘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亲作像赞,又令褚遂良题名。气吞万里,戎马控惚之日已随朔风逝去,而凌烟阁中许多故人亦俱凋零,李世民正嗟叹之时,褚遂良已题罢匾额。

凌烟阁三字方圆兼备,波势自如,舒展如天空鸟翼,令帝大悦。“遂良书体,已居当世第一矣。”

虞世南与欧阳询俱已亡故,在世者再无人能望褚遂良项背。得帝由衷赞誉,他却无分毫欣悦之色。

“陛下请留步。“褚遂良折身,将袖中一捆密封卷轴取出捧于掌心,“臣请陛下试览此卷。”

帝示意近宦趋前传递,抬手解开缚绳,将熟宣徐徐展开。乃是一幅画。

其上有峻拔山水,层叠宫阙,背景隐约有硝烟旌旗呼啸,千骑卷起平冈,画中众人或手捧卷牍,或横刀立马,或为满腹经纶世之良臣,或是攻城略地万夫难当,渊淳岳峙,心驰神往。

举目望去,宫城洞开,金鳞向日,绘尽贞观气象。其旁题跋是一首诗一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笔法婉转柔丽,结构似欧,严谨不失险绝,帝视之,陡然心头作颤。“六娘……公主在时,耗尽心血作此画委托臣保管,今日臣终于有机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