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骆驼岭(1 / 3)

三蹦子重新回到平整开阔的乡间公路,向前进行十来分钟,一个熟悉的、简陋的站台,出现在冯小晴的视野里。

那正是她的来时路。

前世匆匆来,又匆匆走,不曾留心过许多,现在途径老虎团旧址,她才恍然大悟,这个与周围村镇规模极不相称的火车站,最初是为了万人部队而修建的运输专线。

老的营房废弃了,新的营房又拔地而起,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守卫这片土地,与贺兰山一般,沉默无言,大音希声。

就在冯小晴浮想联翩之际,马德福大爷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

“缨子姐、晴丫头,你们坐稳咯,前边就进骆驼岭的地界了。”

骆驼岭延伸外界修的是水泥路,三蹦子切入水泥路,走得那叫一个顺畅加速度,小风刮得那是呜呜地响。小晴的眼睛被吹得直接睁不开,不得不斜着身子避着风,半埋在大姑怀里,惹得大姑直笑。

等风势稍缓,前方马德福大爷喊了一声到了,冯小晴才重新探出头来。

如果说废弃军营是“守望的纪念碑”,那么骆驼岭无疑是“荒地生甘泉”的画卷。

道路两旁是一排排光秃秃的树,冯小晴看不出品种,想来不是桃就是杏,反正不是杨树。

穿过沉默的树林,更壮观的景象出现了。

一大片望不到头的“白蘑菇”长在田地里,像等不及春天到来,争先恐后冒出的生力军,在早春并不算强烈的阳光下,反射着塑料膜特有的晃眼光晕。

冯小晴正看得出神,马德福大爷已经骄傲地揭开了谜底。

三蹦子特意放慢了车速,马德福大爷兴致勃勃地用下巴示意那片白色的海洋,“别看现在这么热闹,倒转十年前,你要是来这儿,保准扭头就走。那时候咱们几个乡镇,都指着煤矿吃饭,后来矿挖空了,一关停,这地方一下子就死了,年轻人都跑光了,以前来来往往的班车也不开了。”

“按时兴的说法,这叫资源型枯竭,眼看是没得救了,也就是那时候,你大姑硬是顶着压力,带着技术员在这里住了大半年。又是引水,又是改良土壤,最后愣是建起了温室大棚,变成了瓜果飘香的地方。我头一个佩服缨子姐,那可是真硬气。”

“行了,小晴,别听他吹,”冯长缨只是淡淡一笑,“路是大家都想走,我就是个帮忙剪枝杈的。”

大姑就是这样,她回徽州探亲,从来不提自己做过什么,冯小晴对大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农垦集团退休老干部这个身份上,很普通一长辈。

看来,她不知道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以前爷爷总说大姑是妄想荒地生甘泉的犟种,冯总也这么认为,还多少带点对不切实际的逆天而行理想主义笨蛋的嘲弄。

但亲眼看见这片绝境上诞生的绿洲,冯总前世在资本市场的翻云覆雨,竟显得有些轻飘飘的。

三蹦子驶入大棚区域,车速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干脆停下了。

不是车坏了,而是路上遇到太多熟人。

“缨子姐……”

“是缨子姐,快看呐。她来了。”

“哟,缨子姐来啦。”

“缨子姐,来棚里看看,我这种了点新品种。”

“缨子姐,来喝口热水呗。”

一家招呼,家家喊。

扛锄头的汉子,推三轮车的妇女,从大棚里探出头的年轻人等等,几乎每个看到冯长缨的人,都会停下手里的活计,隔着老远热情打招呼。

“是啊,我来看看。”冯长缨招手致意。

马德福大爷与有荣焉,扯着嗓门,对人群里为首的那个中年汉子喊道:“孙超,缨子姐带着她家大侄女,到你们这儿看菜来咧——”

听到马德福大爷这么喊,孙超加快了步伐,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脸上的笑容质朴而热烈,“缨子姐,您来之前,也不提前打个电话,那我们不是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