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他只能借助直升机或卫星拍摄的四号机组航拍照片,或是站在三号机组标记位置上搭建的衬铅观测台上,用望远镜进行观察。
当工程无法继续进行而必须派人进行现场实测时。
总工程师列夫·博恰罗夫提出了极好的主意一一他们用一根5米长的线缆,将一个重20吨、用铅制成、带有一个30厘米厚的铅玻璃观察孔的深海潜水器挂在德马克起重机的吊钩上。
将其吊至距离地面100米的空中,然后通过起重机转动悬臂。
使其“飞过”四号反应堆上方,从而让工程师能够相对安全地进入施工现场放射性最强的区域。总工程师列夫·博恰罗夫拟定的覆盖反应堆的方案,简洁明了。
他提出以27根巨型钢管并排置于横梁之上,构成屋顶,由反应堆建筑残存的墙壁为横梁提供支撑,随后覆盖混凝土.
清澜在一旁清晰地听着列夫·博恰罗夫和谢尔比纳对话。
“你疯了吗?”谢尔比纳质问博恰罗夫,“这怎么可能!另想办法吧。”
“别无他法!”
老费力看着任务进度一点一点的往前。
这一阶段的任务应该算是最困难的了,虽然致死率不高,但是困难是实打实的。
老费力从知情的游击队员口中得知。
重返切尔诺贝利的计划还在逐步进行。
联邦依旧意志坚定,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也要在放射性区域的核心地带维持核电站的运转。而且,第一座反应堆似乎已经开始重新并网发电了。
然而,三号机组的污染状况依旧极为严重,核电厂总工程师与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专家一致认为,重启该机组不仅成本过高,还将使众多操作人员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但他们的反对意见最终被驳回,按照计划,切尔诺贝利三号反应堆将于1987年第二季度重新并网发电。与此同时,委员会还下令重启五号和六号反应堆的建设工作,尽管它们在事故发生前已接近完工,但自那灾难性的夜晚起,一切便戛然而止.
弹幕上瞬间炸开了锅,无数的评论如同潮水般涌来,将屏幕都快淹没了。
【不是,联邦是铁了心这样搞吗?】
【这必须要重启吗?】
【如果重启了,这不是会. ..】
【灾难重演,不是完蛋了吗?】
【不是,都造成这么大损失了,还没意识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