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隔壁的菱若和蛮春回来了。”
青簪是知道她耳力比常人好些的,不禁担心等自己一走,就更难有人替她周全了。便正色道:“你比寻常人耳聪之事,也切莫人教其余人知道。”
眼见青簪突如其来的严肃,琐莺目光飘忽了一瞬,下一刻又恢复如常。
她从来很听青簪的话,把枕头垫到青簪的腰下:“知道啦,姐姐怎么突然说这个。你先靠着休息会儿,我去给你拿粥,担心你朝食和午食都没用过,特地留着的,方才捂在被子里了,指定还温着呢!”
青簪没来由地有些眼热,苍白的唇却抿出温柔笑意:“这会儿果真是有些嘴馋。”
在这水深火热的世道之中,有这样一碗白粥顾怜着她,便教人觉得上天待自己,总不算太薄。
就让她软弱一次、贪心一次,留下这个朋友罢。
*
紫泉殿。
太后即将年逾四十,眼角不可避免地长出了岁月的细纹,幸而是骨相深邃大气,挂得住肉,看起来并无老态,俨然是个熟韵正浓的美妇人。
听宫人说陛下派人知会过了,今日要来用晚膳,太后斜倚在贵妃榻上,不满地嗔道:“前些天不是刚刚来过,怎么又来了?这小子,放着新入宫的那么多花儿似的美人不管不顾,成天往我这里跑算什么事,一准又是给哀家找了什么麻烦。”
太后身边的掌事姑姑连莲便笑着接话:“陛下重孝道,愿意同您亲近,教天底下的臣民们知道,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太后睇她一眼:“你这上了年纪,越发爱说场面话了,哀家和皇儿的母子情分哪里就需这一餐一饭来显现了。倒是他,每次来,哀家这宫里头的人哪个不是心惊胆战地服侍他,不敢怠慢了他帝王的威仪。难免就要兴师动众、大肆铺排,倒坏了哀家的闲心雅致。这亲母子到了皇家啊,也实在亲不起来咯。”
连嬷嬷是看着皇帝长大的,把皇帝当半个儿子看,此时便也凑趣儿地讲:“您若真这么想,回头老奴就把这话原封不动地说给陛下听,只是这一来他怕是要伤心坏了。”
太后佯装生气,拿手里的果子丢砸向人:“我还道你向着他,原来是存心想离间我们母子!我这紫泉殿是留不得你了,改明儿倒不若使你那个大侄女儿进宫来吧,我瞧着她比你会讨哀家欢心多了。”
太后虽是一副玩笑口吻,可连嬷嬷却很清楚地知道,若非太后真的起了这个念头,是断断不会这样说的。当即想起这次选秀之前,太后就动过要让她的侄女也列名参选的念头。
只见这位太后娘娘一贯最宠信的旧奴收敛起了脸上的打趣之色,欲言又止地望向主子:“娘娘……”
“行了行了,哀家也只是说说,大选刚结束,宫里已不乏新面孔,又何须再添新颜?”太后又似颇为苦恼地叹了口气:“好心想抬举你夫家的人,你倒还为难起来了。”
这般说着,太后便朝不远处的柜子上摆放的那些镶金嵌玉的礼盒努嘴道:“看看有什么能收的,就收进库房罢,不能收的便都退回去。大选前一个个为了自家女儿能入选,上赶着送礼,如今选上了,又为了自家女儿能得宠,继续往我这儿塞东西,把哀家当成什么了。哀家要真有那个本事左右皇帝,当然宁愿抬举自己人。”
连嬷嬷整理了一番,独独拿出一份:“这份倒不是大臣们送的,是杨美人呈上来的山参。”
太后闲慢地瞟了一眼,也不知是否看进了眼中。
到了晚膳时分,圣驾果然如约驾临紫泉殿。
太后也不同皇帝卖关子,让人做了一桌子他爱吃的菜,在席间问人:“怎么来得勤了些,近来政务不忙?”
知子莫若母,按理说皇帝若真有什么事,这时候就该顺着台阶说出来了。
可今日,这位年纪轻轻就位登九五、权掌天下的帝王,没有像从前那样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卸下威严而高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