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阳半月报采用了符合大燕人阅读习惯的竖排右翻排版方式,纸张是比A3纸要大一圈,比后世的诸如人民日报等大报要小一点,更符合手工印刷的工作效率。
一摞摞报纸,摆在报纸架上,新鲜的油墨散发着香气,头版头条上一列大字如“建虏挥兵南下辽西失陷四十城宁远何去何从”、“扶阳倭寇登陆安国军再杀倭寇八十八人!”、“伍仁县亩产一千六百斤农民喜笑颜开”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唐氏书铺。
唐家山一早开门等待东阳报社雇佣闲汉送来的报纸后,就将报纸放在了报社赠送的报纸架上。他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份,并没有去看首版新闻,而是翻到了第二版,上面六斋先生所写的《鱼头岛风云》更新了最新章节一一血战鱼尾滩。
“书接上回。且说这晚,夜黑风高,海浪涛涛,倭寇另辟蹊径,遣千余浪人,抬小船自洛河南北处登岸,奔二十里,渡河奇袭安国军·····.”
唐家山的眼睛仿佛黏在了报纸的故事里。
这鱼头岛抗击倭寇本就是东阳如今人人皆知的事情,但却并非人人都知道其中的细节。
六斋先生这小说当中,前三章铺垫了安国军来到东阳府登陆鱼头岛以后的建设情况,在其中穿插了安国军的严明军纪,为安国军塑造了一个迥异于这个时代“匪过如梳兵过如蓖”的良好形象,其后在第三章迅速转入到了鱼头岛之战。
让读者代入安国军,仿佛身临其境的参与进了当时那激烈、凶险的海战当中,为安国军的安危而揪心,为安国军的战胜而兴奋。
当唐家山看到知府大人乘风而起,一声“接剑”金光落入赵将军手中,赵将军立即所向啤睨,安国军军威大盛,战场形势顿时向我方倾斜的时候,他忍不住一拍大腿,却根本感觉不到疼痛,情绪全部投入到了小说里:“府尊大人果不是凡人也!”
“对对对,府尊大人当然不是凡人,但唐掌柜你这报纸到底还卖不卖了!”
有人凑到了唐家山的跟前,手掌轻轻拍了拍唐家山的肩膀。
唐家山被这一拍,顿时回神。
抬眼一看,书铺门口竞然已经围了四五个人了。
既有老主顾,也有陌生人。
既有书生打扮的读书人,也有寻常生意人、打工人。
“卖、当然卖,还是老价格,一份三文钱。”
唐家山连忙说道。
他想着快点把这些人应付了,然后把手里的故事看完。
但没成想,这一期的报纸格外热销,人流不断,没等他把故事完整的看完,所有报纸就已经售罄。“掌柜的,我听说你这里有,才跑了两条街过来的,你说你这里也卖完了?”
一个青色阑衫的秀才,挥舞着手里的折扇,不高兴的问道。
唐家山陪着笑脸说道:“秀才公,我已经遣人去催了报社了,让他们再送一些过来。”
“报社?”
秀才闻言,眼睛一亮:“报社在什么位置?我自己去买!”
“就在文昌街北,文庙西边的兰雪坊。”
唐家山连忙回答道。
“多谢!”
秀才一边冲他拱手,一边已经扭头转身过去,朝着停在路边的一辆马车蹬了上去。
车轮咕噜噜转动,当秀才来到报社门口的时候,发现不少人都和他一样,跑到报社门口来堵门了。“四儿,赶紧去排队!”
秀才刚刚说完,忽然看到队伍里有自己县学的同学,连忙钻出了车门:“我自己去吧,你把车赶远一点儿,别在这里堵着,别让府学的先生们看到了。”
四儿连忙把车赶到府学大门看不到的地方。
而秀才则挤进了排队的队伍里:“邵敏兄!”
“博文兄!”
队伍里的邵敏回头一看到卢博文,连忙回礼,并空出自己前面位置。
后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