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水师还是可堪一战的。”
安昕对于张燕青部比较满意。
出了东阳水师营,此时的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本来前往鱼头岛安国军营的时间就改为了第二天。第二天一早,安昕带了一众亲信赶往鱼头岛。
如今的安国军,已经经过了新一轮的改革。
在与皖北流寇一战以后,安昕对于驼山军械局持续加大投入,随着军械局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标准化手工生产的管理下,除了工艺进一步提升之外,对于铁匠的培养也已经脱离了原先师徒模式的窠臼,形成了新的“师徒”培养模式,工匠的培养速度也得到了提升。
以如今军械局的生产效能相比半年前,至少翻了两倍有余,一天下来就能产出至少八条以上的滑膛燧发枪。倘若停下其他诸如前装滑膛炮、手枪、火箭、地雷之类武器生产,火枪的生产效率还能再提升五成。因此,安国军一千正兵如今已经全部完成了换装。
其中,一百五十人的骑兵队伍,作为快速机动单位,也都配备了短管燧发枪。
随着换装的同时,安国军内部军制也进行了改革,其中火枪兵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力,纯冷兵器队伍已经在安国军中被淘汰。
火枪兵如今人数已经超过六百人,分为六个连级单位,由赵峥、秦明两个营官统辖。
此外,就是有着二十四门炮,人数一百五十余人的炮连。
现在,为了方便移动,军械局正在生产一批虎蹲炮,用以快速在沿海重要地方布防作战,发射针对倭寇冲锋的霰弹。
剩余一百余人组建了掷弹连,则负责短距离内用填装黑火药的木柄手榴弹对付倭寇。
此时,安国军的战斗力已经渐渐和大燕的军队渐渐产生了代差。
在鱼头岛上,安昕参观了安国军的线列步兵训练,以及套筒刺刀拼杀的训练。
安国军经过剿匪、与皖北流寇厮杀,老兵的战斗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一些补充进来的新兵,在基层军官的训练下,军规军纪早已记牢,也已经能很好的跟上老兵的填装速度,缺乏的只是感受真实战场上心理压力的经验。
“要防守东阳漫长的海岸线,安国军必须要再次扩军。
这次扩军,除了当地征兵以外,还可以从铜山、昆西山那边的矿工之中,找一些表现比较好的纳入进来最终正兵要扩充到三千人。”
鱼头岛上新建的营房之中,张良、万泽文,以及安国军中胡常山、张谦、赵峥、秦明、房念林等正六品以上武官分列左右,此外还有正七品的刘满仓和葛二蛋,分别作为骑兵连连长和掷弹连连长,得以列席旁听。
而随着吴家现银充公,部分家产已经开始变卖,新入手了一笔钱的安昕,此时也有了扩军到三千的底气“除了扩军,我们哨探队伍建设的如何了?”
安昕特意问道。
与倭寇周旋,不同于与流寇作战。
流寇往往人数众多,不容易掩盖行迹,只要平常做足准备,比较容易发现。
倭寇却常常小船机动,上岸后化整为零,分散劫掠,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所以,哨探的重要性就进一步提升。
“我们已经撒出去了四十多个哨探,分部在一些沿海渔村之中,平日通过信鸽联系。”
胡常山回答道。
“虽然这样暂时不能保证渔村的安全,但我们的骑兵连能快速做出反应,不让倭寇对内地造成更大的伤害。”
安国军的碟子机构也是张谦负责的,他待胡常山说完以后,补充说道。
“目前有没有海外传来的消息?”
安昕看向张谦。
张谦点了点头:“就在昨天早上和晚上,我分别得到了来自海外的两个条消息。都是暗卫的兄弟传回来的。”
部分暗卫被安排出海打探消息,已经半个多月时间,如今终于有消息陆续传回。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