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地往刑房走去。
最终,李师爷满面红光地收下锦旗,亲自领着顾娇去了户房。
他与张书办耳语几句,顾娇虽未听清内容,但从进户房到拿到新户帖,前后不过半个时辰。
顾娇自然不会放过这天赐良机。
她早已备好断亲文书,就等着趁此机会将自家户帖从顾家分出来。
谁知她刚一提及,张书办二话不说就给她办了。
捧着新鲜出炉的两份户帖,顾娇顾不上欣喜,出了县衙就直奔州府知青司。
顾娇这性子,什么都吃得,就是吃不得亏。
更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儿!
顾家算计她去教坊司顶替顾昭的事,她可都记在小本本上呢。
今日,便要送他们一份“大礼“!
“大人,奴家想问问教坊司的事。“顾娇福了福身。
负责的书办顿时来了精神——就喜欢这等自觉的良民!
“姑娘请坐,姓甚名谁?何时入的学?“
顾娇面不改色,清晰地报出名字:“京城顾府庶女,顾昭。“
顾娇低眉顺眼地跪坐在席上,纤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眼尾那颗天生的泪痣,在昏暗光线下若隐若现。
从主事官的角度望去,恰好能瞧见那颗痣。
不过顾娇多虑了——这教坊司的官吏每日经手的罪眷,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若个个都要验明正身,怕是要累断腰。
名册与罪籍文书上,只录着姓名、籍贯、年岁、罪名几项,至于脸上有无痣点、身量是高是矮,一概无载。
他们只在意两件事:
其一,名册上可有此人;
其二,是否携带了罪籍文书。
主事官展开绢帛名册,指尖掠过“顾昭”三字,又查验了顾娇呈上的、盖着刑部大印的罪籍文书——上面赫然写着“顾昭”的名字,以及因父获罪、充入教坊司的判词。
妥了。
见这“罪臣之女”虽身形略显单薄,倒也眉目清秀,低眉顺眼的样子还算规矩,主事官捋须道:“顾昭?嗯,既是充入教坊司,便按规矩分派差事。前厅乐班尚缺几个吹笛童子,看你年纪尚轻,指骨也算修长,可愿去习个管乐?”
听上去似乎比某些去处强些。
可顾娇哪是什么善心人?
她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