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三国]据野史记载……> 夸人骂人都难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夸人骂人都难听(2 / 3)

,我这不就来联络别的感情了?”贾诩有些失语:“你也真是……明明知道张邈和陆尚一同往汝阳去了,找什么借口不好,偏要说自己弄丢了朝廷官员。”袁珩这么做自然是有道理的。

在把贾诩送给(划掉)引荐给刘羲之前,最好能加深他与自己的实际利益联系;然而贾诩对汝南袁氏态度平平,袁珩只能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荀氏。中国从来都是人情社会一-而这一点,在每个儒学兴盛的时代体现得更加深刻。

袁珩选择对贾诩说部分真话:“颍川战局最为焦灼,我实在忧心恩师与师母。且此去雒阳,我总不能两手空着,大摇大摆领着部曲入城罢?我确实需要老师的帮助,只是并非帮忙寻人而已。”

话音刚落,荀氏的大门便被缓缓拉开;袁珩连忙整理仪容、端正姿态,贾诩眼睁睁瞧见她只是低了个头,再抬起时便泪盈于睫,因劳累疲乏而消瘦许多的脸上,左边写着"孺慕”,右边写着"思念"。贾诩:“"???”

府中走出来一个深衣青年,斯文俊秀,端庄肃容,走路时环佩的声响几乎不能听见,举止仪态均挑不出半分错,一身被诗礼浸润出的君子气韵。贾诩下意识把背挺得更直,与荀攸相互见礼;荀攸平静地看了眼袁珩,没有立时发作,只客套地与贾诩交谈。

而后不过半刻钟,方才还客客气气的两个人便一口一个“文和高见”、“公达高才",言谈间更是难免提及袁珩,于是又多了几分闲话家常的亲近。只是说着说着,就变了味儿。

贾诩:“平舆生变当日,珩女公子当机立断整合近千名部曲,护卫于袁氏田庄内外。因兵器不足,便只命最外围三百人装备精良,以壮声势,使叛贼不敢靠近。”

荀攸:“未央素有急智,能谋善断。文和怕是不知道,我这位学生也善作文赋,除了那篇献给天子的《皇苑赋》传于士林,我这里还有几份她所作的议论……中有一篇《硕鼠论》乃是未央五岁时为月旦评所作,许子将也为之惊叹不已。”

贾诩:“珩女公子果真不愧凤凰儿美名。公达有这样的学生,何惧荀氏家学后继无人!”

荀攸:“…是啊。虽说祸福相倚,但收未央做学生,大多时候还是福多于祸。”

贾诩:………哎呀。与珩女公子相交,如见骄阳,暖矣,却不可久视矣。”荀攸:“你这一路怕是没少提心吊胆?教养未央之责在我荀氏,此番实在是对不住文和。”

贾诩:“哪里的话。公达已经很尽心尽力了,抛开部分表象不谈,珩女公子本质上真的很好,并无不妥。”

袁珩:"???”

你们是怎么做到夸人跟骂人一样难听的?

她忍不住开口:“喂,我还在这儿呢!”

荀攸与贾诩不由一顿,某些曹营人的羁绊在此时被莫名激活,不约而同选择了糊弄。

贾诩含笑称赞:“这是夸你有活力呢。”

荀攸心疼不已:“我们未央近来太过辛苦。”袁珩…”

袁行….”

荀攸又与贾诩寒暄几句,便亲自送他去安置了。袁珩百无聊赖地站在廊下,左看右看,忽然目光一凝:廊外泥土中,有许多药渣。

她蹙眉沉思几息,心下猜测应是荀绲卧病。系统问:【要去拜访荀绲吗?那老头儿人不坏,虽然爹味比较重,但因为很有素质,所以很多事情都不会说破。】

袁珩想了想,叹了口气:【若他要见我,我再去吧。不然他问起文若世兄与荀谌状况,我实在不知如何回答。】

荀或正身处最艰难的战局中,而荀谌……讲句老实话,跟被袁珩绑架也没有太多区别。

而尤其不好交代的,就是荀或在绑架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未央,在想什么呢?”

荀攸的嗓音一如既往温和,自廊上缓步而来,神色似是感慨惊喜:“汝南一别,我还以为要多年才能再见……谁想此大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