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论国内影响力,《团长》铁定是要高于《追风筝的人》的!”
“《追风筝的人》最近也不差劲,十多个顶级报纸报道,现在谁都知道这篇小说,虽然没有《团长》四百万册的销量,也算是天下何人不识君了吧?”
“国内应该选择国内文学的标杆~”
“《追风筝的人》也是国人写的,畅销海外就不算是优秀标杆了?”
一群人吵得不可开交,讨论越发大声。
最后巴金轻轻敲了敲桌子。所有人都停下来看向了他。
“先不用吵,先别吵了,大家举手投票示意,我先来统计一下《团长》的获票情况。”
“二三……九票。”
“剩下的都是赞同《风筝》获奖的?八票……”
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了巴金身上,剩下最关键的一票在于这个主任了,要是给《风筝》就平了,要是给《团长》就算是碾压了,现在就连巴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时候,张光年缓缓举手:“我来提一个意见吧……”
刘白羽鼓掌点头:“这个法子妙,我赞同光年的想法,你们怎么说?”
“反正现在讨论不清楚,就先用用光年的法子吧……”
“感觉这样子不太好,他是不是太年轻了?”
“哎,现在全国上下都是李有思的报道和消息,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好的?我要举双手双脚赞成!”巴金继续让这些评委员投票选择:“那么现在就按照张光年同志提议去做,开始通知各大的出版社、杂志社举办颁奖仪式吧!”
会议圆满结束。
茅盾文学奖在评奖的时候,各大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各大有望获奖的作家都聚集在了作协附近的招待所里面。
一般没获奖不会特意通知,但是获奖的作品,第一时间就会通知责任编辑,责任编辑也会收到通知。此时,杨沫走进了张洁的屋子里面。
“张洁同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沉重的翅膀》获奖了,茅盾文学奖!”
张洁捂着嘴,常说文人都是比较稳重的,但是首次获奖都是激动不已的,张洁擦了擦眼泪。“我知道了。杨老。”
除去张洁,还有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刘心武的《钟鼓楼》都是获奖作品。
刘心武收到了张光年的通知:“恭喜你,老刘,《钟鼓楼》获奖了,记得25号要参加颁奖仪式。”就算是刘心武也难掩激动,《钟鼓楼》算是老登的巅峰长篇小说了,这几年确实是安安心心当编辑去了:“谢谢老张。”
“哎!你的努力是大家都看得见的嘛!”
张光年对于刘心武来说,就像是周燕如对于李有思一样,都是伯乐,张光年当年是力排众议发表《班主任》的,所以算是亦师亦友。
“对鸟,你记得去通知一下小李,他的作品也获奖了。”
“啥作品?”
“说了就没有神秘感了,反正是获奖了。”张光年神秘一笑。
“好嘞,老师。”
刘心武收拾了一下东西准备离开。
下午,去了李有思的四合院里面。
李有思屋子里面就他一个人,还在家里面默默种花草树木,回头看了一眼刘心武:“老刘来了,干什么呢~!”
一进屋子,刘心武就高喊:“恭喜你呀,李有思同志,你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听到这里。
李有思也是颇为高兴。
现在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就只有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还有茅盾文学奖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因为一年能够颁发十多个人,所以二十多、三十多岁的新人获得奖项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而茅盾文学奖不仅仅看重资历,还看重文学性、影响力,四年评选一届,含金量绝对是杠杠的,说不高兴都是假的。
要知道他再怎么成熟,也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