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冲撞(2 / 4)

的得意,看着旁边裴玲珑眼底一闪而过的算计,贺锦澜脸上的笑容,依旧平静,甚至更温婉了几分。

她静静地站着,像一个没有情绪的瓷器娃娃。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燕京城里里外外都像是被泼上了一层化不开的喜气。

天还没擦黑,大街小巷就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鲤鱼灯、兔子灯、莲花灯、走马灯…

一盏盏,一串串,映着残冬未尽却已迫不及待冒头的嫩柳新芽,把整座城都烘得暖融融亮堂堂的。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桂花糖馅儿味儿、炸丸子的油香,还有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永定侯府里自然也少不了这份热闹。

阆华苑院门口也高高挂起了两盏描金绘彩的八角宫灯,灯下缀着金灿灿的流苏穗子,风一吹,晃晃悠悠,映得门楣上的匾额都流光溢彩。

春喜端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轻手轻脚地走进暖阁。

屋里地龙烧得旺,暖烘烘的,可贺锦澜却只披了件家常的素绒褚子,斜倚在临窗的贵妃榻上,手里捧着一卷书,眼神却有些飘,半天也没翻一页。

窗外隐隐传来的市井喧闹,更衬得这屋里静得有些发闷。

“小姐,”春喜把茶盏轻轻放在榻边的小几上,觑着贺锦澜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开口,“今儿外头可热闹了,灯市都开了。您是不是闷得慌?要不,奴婢把您的琴搬出来?您都好久没抚琴了。”她记得清楚,小姐在惠州养病那些年,还有刚回京那段日子,心情郁结时,总爱对着那张琴。琴声一起,小姐眉宇间的愁云似乎就能散开些。

“琴?”贺锦澜像是被这个字从飘渺的思绪里拽了回来,目光落在春喜脸上,微微一怔。

随即,一丝恍然掠过眼底。是了,琴。

那张陪她从南到北的旧琴。

回京路上马车颠簸得厉害,好像有两根弦就松了,调不准音。她当时想着到了府里就找人修,可重生归来,一桩接一桩的琐事,明枪暗箭,竟把这茬忘得干干净净。

“嗯,是该拾掇拾掇了。”贺锦澜放下书卷,坐直了身子,脸上那点淡漠褪去,添了几分活气,“弦松了,弹着也不趁手。正好今儿过节,街上铺子都开着,咱们出去一趟,找个手艺好的琴行把弦紧一紧。”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在榻沿上轻轻敲了敲,“若是有合适的,再挑一张好的也成。”

那张旧琴,音色终究是普通了些。前世今生,她似乎都欠自己一张真正的好琴。

春喜一听小姐要出门,立刻眉开眼笑:“好嘞!奴婢这就去准备!”

她手脚麻利地替贺锦澜换了身出门的鹅黄色织锦袄裙,又拿了件厚实的银狐斗篷。贺锦澜自己则走到妆台前,对着菱花镜理了理鬓角。

镜中人眉目如画,只是眼底深处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她动作自然地拢了拢宽大的衣袖,指尖在袖口内侧轻轻一按,确认了那圈缠绕在臂上的乌金软鞭安然无恙。重生一回,这点防备,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主仆二人乘着侯府寻常的青帷小油车,不多时便到了西市最热闹的地段。

果然,琴行所在的这条街,比别处更显拥挤喧哗。

各家铺子门口都挂满了应景的花灯,映得招牌幌子都格外醒目。她们要去的那家“松风斋”,更是人头攒动,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嗡嗡的议论声隔着老远就能听见。

“怎么回事?今儿怎么这么多人?”春喜抱着用锦缎仔细包裹好的旧琴,踮着脚往前张望,有些发愁。贺锦澜也微微蹙眉。

她并不喜这般拥挤嘈杂。正待吩咐车夫另寻一家僻静些的铺子,就听前面人群里爆出一阵更大的喧哗,夹杂着几声惊叹:

“广陵王府流出来的!真正的百年梧桐木!”

“我的天!这琴轸,这徽位,绝品啊!”

“掌柜的!开个价!多少银子我都愿意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