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布利多写信的时候,白夜正在查看傻妞反馈的小巫师们做出的创新。
而这一系列的创新项目当中,最吸引白夜的,是斯内普进行的魔药方面、心灵方面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其实以斯内普的天赋和水平,如果这些年精进猛进的话,早就会是一名国际知名的魔药大师了。但是自从莉莉死后,斯内普就再也没有碰过黑魔法,魔药也只是正常的教导学生,没有什么深入研究。所以曾经的混血王子,其实已经沉寂了十多年了。
现在,他在小巫师们的刺激之下,他终于又开始迈步前进了。
只不过这位有些恋爱脑的大魔药师,却是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对于整个巫师来说,都可以说是陌生的智能AI上。
显然,白夜造出来的那个具有莉莉的外貌和记忆,日常的表现上也和他印象中的故人极度相似的情况,让斯内普十分的不安。
毕竟魔法界当中,本就存在变形怪、博格特等具备变形能力的神奇动物,而一般具备这种拟态变形能力的,要么是为了躲避风险,要么是为了更好的捕猎。
所以为了让自己心安,斯内普就准备搞清楚白夜到底是用了什么技术造出来的这个他命名为“智能AI”的东西。
而当斯内普从白夜手中获得一份书单,并大致的看完之后,才了解AI的概念源自麻瓜世界。并且AI这个概念,和枪战资料片中提到的那些背景设定,以及各种军火一样,属于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了。
早在1936年,数学家艾伦·图灵就提出图灵机的概念,并为计算机和算法理论莫定基石。图灵机工作图示个JPG
1943年,神经科学家沃伦·麦卡洛克和逻辑学家沃尔特·皮茨首次提出人工神经元数学模型(M-P模型),证明神经网络可实现逻辑运算,也标志着联结主义AI的开端。
1950年,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出“模仿游戏”测试(后称“图灵测试”)定义机器智能的核心标准:能否通过对话,让人类无法区分其与真人。
1955年,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创造出首个智能程序程序,用计算机证明罗素《数学原理》中52条定理,验证符号推理可行性。
1956年,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等科学家在达特茅斯学院召开研讨会,并首次提出术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1957年,弗兰克·罗森布拉特发明感知机(Perceptron),首次实现可训练的神经网络硬件,被美国海军用于图像识别。
1966年,约瑟夫·魏岑鲍姆模拟心理咨询师(如罗杰斯疗法),创造出ELIZA聊天机器人,AI程序首次展示出对自然语言处理的潜力。
1969年,斯坦福研究院(SRI)整合AI的感知、推理与行动,创造出世界首款移动机器人Shakey,开创机器人学(Robotics)领域。
1972年:法国计算机科学家阿兰·科尔默劳埃和罗伯特·科瓦尔斯基开发了PR0L0G编程语言,专为逻辑编程设计,推动了自动推理和专家系统的发展。
1973年:英国数学家詹姆斯·莱特希尔发表《莱特希尔报告》,批评AI研究的进展缓慢和实用性,导致英国政府削减资金,引发第一次“AI寒冬”,研究进入低潮期。
1976年:美国科学家爱德华·肖特克利夫开发MYCIN专家系统,用于医疗诊断(如感染性疾病治疗),首次展示了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潜力。
1980年:AI商业化兴起,Symbolics公司和Lisp Machines Inc.等首批Al企业成立,推出L isp机器和专家系统工具,标志着AI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