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李世民穿越扶苏> 第291章 削冗职 并冗县,大刀阔斧砍官吏!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呢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1章 削冗职 并冗县,大刀阔斧砍官吏!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呢吗!(1 / 3)

满堂群臣终于绷不住了,竟是尽皆拱手:“臣以为不可,万望陛下三思!”

先改税赋制度,再改军队制度,又改宫中制度,如今扶苏又将改革的手伸向了官吏编制。

面对大刀阔斧、步步紧逼的扶苏,群臣脑海之中只有两个字:疯狂!

扶苏已经被此次大胜冲昏了头脑,变得不可一世、高傲鲁莽了起来。

扶苏分明是要从根子上重塑大秦的整体政治架构!

他们真的不敢再让扶苏继续说下去了!

扶苏却不觉得自己此言有什么问题,反而反问:“《书》言:任官惟贤才,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

“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

“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此不为治国之道乎?”

《书》有言,贤才虽少却顶用,庸才再多也没用,古人早就说过不根据才能选拔官吏就像是在地上画饼一样,看着好看其实没法吃。

《诗》也说过,出谋划策的人太多,反而会导致多谋寡断、于国无用。

孔子也曾说过,管仲的管家都是一人一职而非身兼多职,管仲怎么能称得上勤俭呢?

《诗》、《书》齐出,再加上孔子为佐,叔孙通、伏胜等方才与群臣一同拱手劝阻的儒生们顿时就熄了火,心头叹息。

没得辩,摊上如此一位比他们更懂儒的君子为皇帝,他们这群大儒根本没有论道的资格!

姚贾却没被《诗》、《书》所慑,焦声道:“自灭楚至今,大秦各地衙署官吏确实长期缺额,也确实治民安民未废政事。”

“然,此实乃是各地官吏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方才能在官吏缺额的情况下完成朝廷政令,且,若是政务繁多之际,各地衙署官吏也偶会无法完成政令。”

“臣以为,陛下理应视此为功,并再开分科举士填补国朝所缺官吏,而非视此为理所当然!”难道就因为各地官吏在国朝艰难的时候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所以从今往后各地官吏就都得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吗?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身为相邦的姚贾很清楚基层官吏的处境有多艰难,他们之所以还能坚持不过是因为心存希望,打心眼儿里觉得现在的辛苦只是暂时的,但扶苏若是削减官吏数量、断绝了他们的希望,那些苦苦坚持的官吏们很可能当场就撂挑子不干了!

扶苏认同道:“所言甚是。”

“大秦诸官吏于国朝艰难之际殚精竭虑,此实为功,左相可代朕拟定赏赐,赠与诸官。”

首先肯定了所有官吏的功劳,而后扶苏继续说道:“然,大秦国朝已定、疆域屡变、政策多变,理应厘清陈年旧疴,官制自当随之而变。”

“便如行人之职。”

“昔我大秦有行人三百余,皆长居于敌国境内,为大秦探查敌国情报、商讨寻常外务。”

“今我大秦依旧有行人三百余,又还有几国可供行人出使?”

“行人皆是博学多才、精通庶务、目光如炬之贤才,与其让诸行人留待咸阳浪费其才,倒不如取消行人之职,将所有行人调入别处衙署,允其尽展才华。”

“得三百余行人臂助,也能为群臣诸官缓解些压力。”

“爱卿以为然否?”

行人不是间谍也不同于使者,而是有些类似于后世的驻外大使,在交通不便的战国时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母国直接游说敌国君王、商讨商贸事务,并长期拉拢、刺探、贿赂敌国重臣。

但现在,已经没有外国可言了!

何必再留置行人之职,甚至是把三百余名聪慧机敏、博学多识的驻外大使闲置在咸阳!

至于对匈奴、东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