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李世民穿越扶苏> 第287章 唐诏现大秦,周失之道,秦拾补之!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7章 唐诏现大秦,周失之道,秦拾补之!主忧臣劳,主辱臣死!(2 / 3)

将尽,群凶鼎沸,干戈不息,饥懂相仍,流血成川,暴骸满野。”“朕往因军旅,周览川原,每所临视,用伤心虑。”

“自祗膺宝命,义切哀矜,虽道谢姬文,而情深掩骼。”

“诸有骸骨暴露者,宜令所在法吏,收敛埋瘗,称朕意焉!”

周朝国运将尽,众多凶恶之徒纷纷作乱,战争不止,饥荒连年,血流成河,暴露的尸骨布满原野。朕因身在军旅,遍观山川原野,每每亲临视察,都会为之伤心忧虑。

自从朕承天命至今,始终怀着深切的怜悯之情,虽然朕的德行逊于周文王,但朕也和周文王一样心系掩埋骸骨之事。

应该让当地官吏把暴露在外的骸骨尽数收敛掩埋,方才能合朕的心意啊!

一篇轰动了整个大唐的《收埋骸骨诏》砸向大秦群臣。

群臣相顾愕然,却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在世民说他心怀怜悯之情时,唐廷群臣可能还会嗤之以鼻。

但当扶苏说他心怀怜悯之情时,秦廷群臣却觉得扶苏说了句废话,而后就开始挠头,到底该怎么说服又犯了愚善之病的陛下啊!

叔孙通毫不犹豫的出列拱手道:“昔周文王建灵台时,掘得野骨一具,吏欲弃之,周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主?”

“吏便遵周文王之令,为野骨制备棺椁,改葬他处。”

“世人闻之,世人赞曰:文王贤矣,泽及朽骨,又况于人乎?”

“自此,万民愈发心向周文王。”

“周文王葬一野骨,便可得万民归心。”

“今陛下身为天下之主,收敛天下野骨本就是应有之义,若陛下果真能泽及天下朽骨,又况于天下人乎?”

“天下人必纷纷心向大秦、心向陛下!”

伏胜等一众儒生尽皆激动振奋,毫不犹豫的齐齐出列拱手:“臣附议!”

只因这件事,周文王也做过!

但周文王只是收敛了一个人的尸骨,而扶苏却要收敛天下人的尸骨!

周文王已是德治爱民之表率,如果扶苏真的能为天下人收敛尸骨,那扶苏的道德光辉将远胜周文王!一句「虽道谢姬文’就让这件事从扶苏自己的事变成了让全体儒生狂欢的盛举。

儒生们怎能不支持扶苏?

陛下只管效法先贤,余下的嘴炮,交给吾等便是!

叔孙通则是又面向群臣拱手一礼道:“本官窃以为,当今天下初定、民心不附,又经公子胡亥之乱,民心愈荡。”

“陛下此番仁举固然会费些钱粮精力,却可得万民归附、减免动乱,所得远胜于些许钱粮,更无须再劳陛下御驾亲征。”

“陛下亦可用此举明告天下人,秦已代周之德。”

“周失之道,秦拾补之!”

“如此,更可正大秦之大义也!”

叔孙通没有从道德、礼仪等虚无缥缈的层面展开进攻,而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直指当今乱局。难道诸位同僚还想再让陛下御驾亲征吗?

一句话,击中了朝臣们的要害。

范蠡曰: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逢此次胡亥叛乱,大秦群臣不止让陛下忧,更还让陛下劳,此为人臣之道乎?

他们现在有什么资格驳斥陛下为了得民心、安天下而想出的良策?

难道只是因为此策会让秦廷官吏都更疲累一些?但他们让陛下遭受的忧劳又该怎么算!

蒙毅、赢子婴等群臣无奈,只得拱手:“臣附议!陛下英明!”

扶苏闻言略有些诧异。

就算是在大唐,以李世民的威望都在朝中争论了许久,又接连下达了《收瘗隋末丧乱骸骨诏》和《收埋骸骨诏》这两道诏令去督促地方官吏。

未曾想,扶苏在大秦推动此诏竞是如此顺畅。

扶苏满意的看了叔孙通一眼,欣然颔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