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秦人和故六国遗民看到了仁善爱民却又身穿重甲,文治武功双全的扶苏。
自上而下,扶苏却看到了人群中那刺眼却又密集的白麻。
身披白麻者脸上大多没有什么悲哀的情绪,反而在恭迎扶苏回返咸阳时比之旁人更加狂热,但在扶苏走远之后,眼中的神态却也比旁人更多了几分麻木。
扶苏当然知道,每一条白麻都代表着一位战死沙场的将士,也代表着一个破碎的家庭。
但即便他们的家人为了扶苏而战死沙场,他们却依旧信任扶苏!
当一条又一条白麻映入眼帘,扶苏脸上的笑容缓缓消散,化作一声轻叹:“经此一战,白骨遍野!”赢子婴、蒙毅等人完全不能理解扶苏为何会叹息。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只要能匡扶社稷、铲除逆贼,付出一切代价也是值得的,更遑论此战还没付出多少代价呢,完全没必要叹气啊。
出身寒微的姚贾却是能略略体会到扶苏的心情。
因为姚贾也曾是贵人们口中的“代价’之一!
姚贾温声道:“此战非是陛下有心而为之,而是有奸臣逆贼兴兵作乱!”
“大秦饱经磨难,天下战火绵延,彼时之天下方才是白骨遍野。”
“陛下能以数万伤亡从速勘平内乱、稳固大秦社稷,让天下免于更大的战火、更惨烈的战争之中,此实为善举也!”
战国末期,秦、赵、魏三国的战争都极其惨烈,更还频繁绵延。
大秦不止一次将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适龄男丁全部投入战场,甚至不分职位高低的抽取四成官吏杀奔前线,赌上全国男性的性命去博一场胜利。
赵国不止一次被打空一代人,下一代人才刚十几岁,敌军又至,赵国便不得不让这些十几岁的男丁赶紧婚配,留下火种之后就再次奔赴战场。
打到最后,诸国比拼的已经不只是将领、辎重和兵法,更还要看哪个国家的人更能生!
若是生的没有死的快,那迎接这个国家的就唯有灭亡。
赢政终结了这残酷的乱世。
而扶苏斩断了那乱世死灰复燃的可能!
此不为仁乎?
但扶苏却觉得不够。
沉吟片刻后,扶苏开口:“朕欲令各郡、县、乡、里于境内搜骸骨,无论其身份,辩名、认籍,凡是能确认其生前身份者,无论昔年其在为何而战、死前是否是秦人,礼送还乡,送归其家眷手中。”“不能辨认身份者,令地方主官集中安葬,于坟前祭祀。”
“诸位爱卿意下何如?”
群臣面面相觑。
身份尊崇者死后自然会有家族甚至是国家出面,第一时间赎回尸首,还能流落他乡的都是些普通将士的尸首。
为了一群很可能不是秦人的普通将士花费如此之大的代价。
不值啊!
赢子婴谨慎的劝谏:“陛下,搜集骸骨、辨认身份,便非易事。”
“若是再将尸首送回故乡,更非易事。”
“天下大战数百年,散落于天下各地的骸骨不知凡几,若欲行此事,靡费甚重矣!”
扶苏当然知道收敛天下骸骨是一件很艰难也很费时费力费钱的事。
因为早在贞观初年,世民就已传令天下各地官府收埋天下骸骨,耗时近三年才完成了此事。于利而言,正因为世民已经做过此事,所以他很清楚此事虽然对朝廷而言付出良多却几乎没有任何明面上的回报,朝廷能收获的,只有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民心。
于情而言,扶苏确实不忍见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白骨露于野,扶苏也很清楚此举对于万民而言是多大的心理安慰。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此举不值。
但在扶苏看来,无论是对于万民、对于一个崭新的朝代还是对于他自己而言,此举都很值!扶苏声音坚定的说:“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