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79章 盲目开边和穷兵黩武(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9章 盲目开边和穷兵黩武(6K大章)(3 / 5)

贯钱。”在场众人满脸难以置信,崔乾佑不禁失声惊呼:“尚书令,你该不会算错了吧?按照你这么说来,前唐朝廷在天宝年间岂不是每年都在寅吃卯粮?”

刘晏毫不讳忌点头说道:“秦国公所言极是,天宝末年前唐朝廷岁入折钱,满打满算仅有一千万贯,可是用以边费却是高达一千五百万贯,每年就有四五百万的窟窿需要填补。”

殿内响起倒吸冷气之声,众人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即便是再不懂财政的大老粗,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刘晏声音因激愤而微微发哑,他唉声叹气说道:“这亏空如何填补?窟窿如何堵上?那自然就是寅吃卯粮和竭泽而渔。军费无度已是刮骨吸髓,而火上浇油者,则是宫中奢靡日盛。”

“开元之时,圣君贤相,何其煌煌!然天宝以降,李隆基渐入奢靡之途。骊山华清,温泉汤池,穷极壮丽;梨园教坊,歌舞升平,昼夜不休;杨氏一门,贵妃姊妹,脂粉之资,动辄百万!宫中用度,何止倍增?”

“宫中欲壑难填,府库早已被边费掏空,那么钱从何来?于是谁能为他李隆基聚敛钱财,谁便是治国能臣,保管一夜之间平步青云,权倾朝野。”

“韦坚、杨慎矜、王缺、杨国忠这些大臣,哪个不是因善于敛财而飞黄腾达?他们哪里是敛财?分明就是敲骨吸髓的蛀虫。”

“尤其是王缺此人诸位可还记得?那个靠着一手盘剥绝技,官至御史大夫、京兆尹,兼领二十余使,权势熏天的聚敛能臣。”

田乾真胸膛剧烈起伏,他咬牙切齿怒吼道:“老子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这狗东西担任户口色役使以后,明知河北将士为国捐躯,血染沙场,朝廷无力发放抚恤金,故而地方官吏把阵亡将士列为失踪,使其未能及时注销户籍。”

“王缺这禽兽不如的狗东西,竟然以此为借口,把我们河北将士的阵亡户籍,愣是定为逃户,然后勒令孤儿真母和白发爹娘,按照逃税的罪名补缴整整三十年租庸调!”

刘晏看着义愤填膺的田乾真,他眼中亦是悲愤交加,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因沉痛而更加嘶哑说道:“这仅仅只是王缺所造的孽债,后来杨国忠为了满足李隆基骄奢淫逸的无穷之欲,越来越变得无所不用其极。”

“诸位可知这杨国忠是如何充盈国库?他下令把各地本应上缴国库的粮食,强行折换成价值更高的绫罗绸缎,同时还把常平仓和义仓的所有粮食卖掉换成布帛,千里迢迢运往长安。”

姜天骄不由自主叹息道:“朕今日始知前唐之亡,那是亡于民脂民膏尽矣。穷兵颗武耗尽边塞将士的骨血,君王奢靡吸干黎民百姓的膏髓,酷吏盘剥榨干天下百姓的血汗。”

“当支撑这煌煌大厦的亿万生民,被敲骨吸髓到油尽灯枯之时,那看似巍峨的巨厦,轰然倒塌便成为唯一结局。”

蔡希德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与不解问道:“尚书令所言字字锥心,可我尚有一事不明!既然是开边耗尽国帑民力,那为何开元初年边费只需区区二百万贯,到了天宝末年却要一千五百万贯?这窟窿是如何捅得这么大的?”

这番疑问就像投入死水的巨石,瞬间激起涟漪,众人纷纷抬起头来,眼中同样充满困惑,所有人目光再次聚焦到刘晏身上。

刘晏郑重其事说道:“宁国公算是问到根子上,边费暴涨实乃人祸,究其原因在于前唐朝廷御敌之策已然昏聩,失了主次,乱了方寸。”

“失了主次,乱了方寸?”

蔡希德眉头紧锁面露思索。

姜天骄立刻站出来补充道:“尚书令所言极是,诸位不妨细想,前唐疆域万里,强敌环伺。哪个不是虎视眈眈?哪个不需要重兵防范?”

“然而国力终有穷时,需审时度势,分轻重缓急,握紧拳头,击其要害。换而言之,也就是以有限之国力,守无限之边疆,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