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73章 厚禄养廉(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3章 厚禄养廉(6K大章)(2 / 5)

他深知这关乎新政成败之关键,随即微微点头说道:“准奏,此事关乎吏治根本,更是关乎朝廷信用,尔等即日起于政事堂详考当下物价,务必精算俸禄新制。”

“是!”

宰相们和枢密使立刻着手去办。

紫微宫,政事堂。

巨大的紫檀木长案上,堆积着如山般的奏报,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以及一种近乎凝重的专注气息。刘晏眉头紧锁居中而坐,他手指无意识在案上奏报划动,其余宰相和枢密使各自埋首于账册之中,不时低声交流,面色皆显沉重。

阿史那承庆率先开口说道:“天下斗米价格普遍在十五钱,粮价相比前唐的天宝年间变化倒也不是太大,虽然物价浮动确为难题,但是官员俸禄当取物价相对平稳之时为基准,取其均价,方显公允。”“我朝官员俸禄分三种,一为禄米、二为俸钱、三为职田。欲定俸禄足否,须将此三项按眼下物价逐一折算为钱帛,以此法精算,计算官员供养父母妻儿之最低年需几何。”

“每年俸禄五百石粮米绝对是足够的,换算成铜钱便是七万五千文。考虑到各地物价波动,官员年俸定在七十五贯起步是最适合不过。”

“目前大夏朝廷的外官和京官相加大约两万多人,大部分人都没拿到职田,职田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因此提升禄米和俸钱即可。”

刘晏好歹也是当过县令的人,他非常清楚原来那点俸禄根本不够开支,这才导致胥吏需索无度,小官亦是难守清贫,而这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之一。

“厚禄养廉势在必得,非必尽赖国库增支,我觉得当行三转之法。”

“其一,转暗为明!直接将地方官员历来盘剥百姓的羡余、备荒等非法所得,尽数革除,同时将此部分收入的估算总额,折算为养廉津贴,名正言顺纳入俸禄之中,再由朝廷公开足额发放。”

“这些钱粮本来就是地方官员取自民脂民膏,今转暗为明,化私为公,既填俸禄缺口,又绝贪墨之名,百姓负担未增,官员实得未减,朝廷威信反增。”

“其二,转虚为实!大幅提高俸钱之比例,必以现钱或易于流通之绢帛支付,尽量减少实物折变环节,使官员所得实惠,更可稳定其预期。”

“其三,转冗为精!借新政整饬之机,严格考课,裁汰冗滥。凡是老病昏聩、才不配位、贪墨有据者,坚决裁撤!省下之俸禄,足可部分填补养廉之需!吏治既清,效率反增。”

刘晏这三转之策一出,政事堂内沉闷的空气为之一扫,众人实在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想出可行之策。阿史那承庆立刻伏案重算,他片刻后抬头微笑道:“若行此策,革除陋规所得、裁汰冗员所省、裁抑滥恩所出,三者相合,足可支撑俸禄提升之六七成!国库实际增支压力将会大减,且养廉之钱直抵官员手中,效用倍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宰相们和枢密使争论声此起彼伏,最终可算拿出一份俸禄新制,并把这份奏报呈于御前,每年朝廷用以厚禄养廉预算高达五百万贯。

这五百万贯开支可不仅仅只是供养两万多名官员,同时还有二十余万地方衙役。

姜天骄仔细翻阅这份奏报,发现朝廷俸禄已经向基层官员大幅倾斜,他看到大夏朝廷养廉持家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填平贪墨窟窿,从根源上减少贪污腐败。

“传朕旨意,从明天开始布告天下,自神武三年伊始,官吏俸禄,即按此新制执行。凡有敢在俸禄发放中克扣、拖延者,以贪墨论处,罪加一等!朕要这天下官吏,堂堂正正,凭此俸禄,养廉持家,安心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宰相们和枢密使深深一揖齐声喊道:“臣等遵旨!”

这道圣旨一经发布瞬间激起千层浪,大夏官吏自然是个个拍手叫好,大部分人都没意识到这厚禄养廉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傍晚时分。

御史台衙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