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71章 以道义和信用治国(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1章 以道义和信用治国(6K大章)(3 / 5)

而渔;也可为固一己权位,姑息养奸。”

“天宝末年边镇之祸,前唐朝廷岂能不知?然则李隆基耽于享乐,李林甫、杨国忠之辈,或为固宠,或为制衡,结果终遭河北将士的反噬。”

“此等高明权术,看似化解一时危机,实则埋下倾覆社稷的滔天祸根,此乃剜肉补疮,剜心头之肉,补衣衫之破。”

“对此古之圣贤,早已洞若观火。以权术为治国者,其行如履薄冰,其政如筑沙塔。”

“彼等视黎民为刍狗,以权谋为万能,一味贪求眼前之浮利,不惜断送国家之远祚。此等治国,纵能煊赫一时,终不免土崩瓦解,身死国灭,彻底沦为天下笑柄。”

“前唐皇帝李隆基造就开元盛世,其权术不可谓不精,其手段不可谓不高明。然一日杀三子在前,强纳儿媳为妃在后,以身作则败坏伦常。”

“视民力如无穷,待百姓如仇寇,结果如何?身死成都,社稷倾覆,煌煌大唐,就此灭亡!此非权术误国和伦常败坏之明证乎?”

姜胤听着郑均瑜这番鞭辟入里的痛斥,他也觉得权术治国不能放在首要。

郑均瑜倾泻胸中积郁多年的块垒,他一脸沉痛而恳切说道:“请容在下斗胆断言,治国之术,舍道义与信用,而专务权术者,犹如无根之木,虽枝叶繁茂于一时,终究难逃枯朽;亦如无源之水,纵波澜壮阔于片刻,终将归于涸竭。”

“唯有以道义立心,昭示天下以公理;以信用立政,取信于民以真诚。如此则民心如江河归海,社稷似磐石永固!纵有风浪颠簸,亦难撼其根本!此乃正道,亦是长治久安之唯一通途。”

姜胤自始至终保持着倾听的姿态,他原本那双清澈灵动的眼睛,此刻已是深不见底的寒潭,里面翻涌着惊涛骇浪,内心暗道:“这就是权术的代价吗?原来前唐那看似无上荣光的盛世之下,实际上根基早已腐烂。”

郑珀瑜和姜胤四目相对,时间在这一刻彻底凝固。

姜胤觉得郑询瑜有身居庙堂的气量,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说道:“先生洞察兴衰,深谙治道,忧国忧民之心,天日可鉴!道义与信用确为治国之正途,安民之根本。”

“先生见识卓绝,忧国忧民之心,天日可鉴!如今大夏新立,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先生身怀济世之才,岂甘老死林泉,使明珠蒙尘?何不出山,求取功名,报效朝廷,兼济天下?岂不强过山中空老?”“小子虽然年幼,然家父平凉侯,乃当今皇后之弟,小子亦算得皇亲国戚,常得面圣陈情。若先生真有入仕报国之志,小子愿向陛下举荐先生,以先生之才学见识,必得圣天子青睐。”

郑均瑜心头猛地一热,这御前举荐岂非是梦寐以求的入仕之路,他望向姜胤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此刻写满真诚与期待,绝非作伪。

“平凉侯作为皇后之弟,其子确为皇亲,能在御前说话,分量自然不同。若我真能得此子举荐,确有机会报国济民。”

郑珀瑜内心思考片刻后,他挺直脊梁对着姜胤深深一揖:“均瑜才疏学浅,然拳拳报国之心,天地可鉴!若能得小侯爷青眼,荐于御前,得一微职,必当竭尽驽钝,为黎民百姓谋福祉,为江山社稷尽绵薄!此心此志,唯天可表。”

“好!”

姜胤眼中迸发出明亮光彩,他显得颇为振奋说道:“先生有此宏愿,实乃大夏之福,黎民之幸!此事包在小子身上。”

紧接着,姜胤转过身去对着遥辇达鲁说道:“备车,即刻回府,我要尽快面见父亲大人,禀明先生大才“是!”

遥辇达鲁躬身应命转身下楼安排。

姜胤对着郑珀瑜露出明朗笑容:“先生,事不宜迟,请随我回府如何?”

“这个……”

郑均瑜稍微有些迟疑,贸然登临侯府之门是否唐突,但见姜胤神色真诚热切,想到此乃关乎前程大事,他便不再犹豫:“承蒙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