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67章 推行新政(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推行新政(6K大章)(3 / 5)

国用,以养军旅,以安黎庶。”

“敢有隐匿田产、规避赋役者,严惩不贷!其宗室、勋爵、品官等当率先垂范,奉公守法。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俾共遵行。”

这道敕令通过驿站和官府告示,迅速传遍大夏朝廷的各个郡县,消息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洛阳城,秦国公府。

李冶在庭院中略微不解问道:“夫君,妾身还是不明白,您在朝堂上为何要演那一出?您跟那些勋爵沾亲带故的,他们私下里抱怨的可不少,说您胳膊肘往外拐。”

崔乾佑伸手搂抱着李冶,他漫不经心说道:“夫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为夫食邑高达七千户,足以保证后代子孙荣华富贵,难道还能在乎那点税钱不成?更何况我等功臣打天下,图的不是这点蝇头小利!”“当兵吃粮,粮从哪来?盔甲兵器,钱从哪来?赏赐抚恤,又从哪来?国库空虚,养不起兵,朝廷就要加征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那会压榨得老百姓活不下去。”

“赋役均平,以资国用,以养军旅,以安黎庶!前唐之祸,根子就在“不公’二字,蛀空国本,终致天下陆沉。”

李冶依靠在崔乾佑的肩膀上,她唉声叹气说道:“尚书令此举触动太大,不患寡而患不均,其理至正。前唐灭亡之祸,确因税赋不均,民力枯竭。陛下锐意革新,其志可嘉。”

“理是正理,然操之过急,手段过刚。陛下和尚书令过于务实近利,恐失仁恕之道。此番征税必生扰攘,地方官吏定会借机盘剥小民之事,恐难避免。”

“如若激起民变,或因豪强反扑而致地方动荡,岂非与初衷相悖?夫君作为大夏朝廷的擎天玉柱,当思规劝陛下缓行新政,以宽仁为本,徐徐图之。”

崔乾佑摇了摇头反驳道:“新政暂缓不得,陛下的刀已经亮出来了,那些地方豪强岂是坐以待毙之辈?如今已是箭在弦上。”

“为夫职责不在阻挠,而是严密关注事态发展。若真有酷吏害民和豪强抗法之事,当据实弹劾,为新政纠偏,使其行于正轨,而非半途夭折或走向苛暴,这才是为国尽忠,为民请命之道。”

李冶听闻崔乾佑说到这地步,她也非常识趣不再说下去,夫妻两人甜甜蜜蜜在府中过着无忧无虑的富贵生活。

天津桥南,董家酒楼。

大量百姓聚集在酒楼门口讨论此事,墙上贴着墨迹未干的朝廷诏告。

老张指着告示方向,他声音洪亮带着不解问道:“王三,那告示上密密麻麻写的是什么啊?这朝廷是不是要加税了啊?我这肩膀都磨烂了,再加税可就扛不住了啊!”

王三稍识得几个字,他皱着眉头努力回忆:“好像不是加咱们的税?我听旁边的人说,是要让以前那些不用交税的人,以后也得交钱给朝廷。”

“啥?”

老张眼睛瞪圆难以置信追问道:“达官显贵也得交税?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反正告示是这么说的!”

王三半信半疑解释道:“这上面还提了前朝灭亡的原因,说是什么三百多万户不交税,这才活生生把朝廷给压垮了。”

“要是真能让他们也出钱交税,朝廷国库收得多了,兴许咱们能少收点,或者粮价能再降点?我家那小子天天喊着肚子饿呢。”

一个须发皆白的白衣老人苦笑道:“那些达官显贵的地,望都望不到边,家里粮食堆得发霉,却一个铜板都不用交!反观我们十几亩薄田,每年都要按时缴纳赋税,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连糠都吃不饱!”“现在陛下还算圣明,要求达官显贵跟着交税,这样国库钱财就能多点,我们身上的担子兴许就能轻点,别老是像前唐那样加征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

旁边一个中年男人低声说道:“爹,话是这么说,可那些达官显贵岂能甘心?他们有的是法子把多交的税,再从我们身上榨出来!”

“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