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跟您说过这问题吗?若非阿史那承庆及时阻止,那我大夏想要一统天下只怕就困难啦。”
姜天骄一脸无奈说道:“朕在路上也思考过这问题,只因这件事情是朕授意大令公提出来,武将们个个乐见其成,自然不会跳出来阻止。”
“文官性格多以趋利避害,更多是想明哲保身,那就不会这么明目张胆跳出来反对。”
“朕也以为这封爵分土明明是好事,不曾想到背后居然还隐藏着这么多弯弯绕绕,时至今日朕才明白治国究竟有多难,难怪像唐太宗李世民那般英明神武的人都要虚心纳谏。”
“一直以来朕自诩为算无遗策,奈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多么聪明的人,那也是会出现个别失误。”
安璇玑觉得姜天骄怎么老是变来变去,她黛眉微蹙说道:“陛下,年初您就在讨论封爵分土,这都大半个月过去了,最终却是选择推迟,治国真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姜天骄哭笑不得解释道:“如若朕还是个摄政王,自然不用这么麻烦,大不了犯错找别人出去顶罪。可现如今朕已经是大夏皇帝,那就不能再这样做了。”
“从现在开始治国无方处事无能,天下百姓和文武百官只会把罪责归咎在朕的身上,哪怕他们表面上不敢直言,然而背地里不知道要骂多少回。”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若是权力和责任不对等,那么便会滋生出贪官污吏。古往今来为何只有王朝初期才能做到吏治清明,究其原因在于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
“待到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相继去世以后,后代子孙多半只会沉溺享乐,他们只会认为自己天生高贵,把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社稷看做理所当然。”
安璇玑觉得姜天骄真是辛苦,她非常心疼说道:“自从陛下登基为帝后,这才仅仅过去一个月而已,臣妾便发现陛下越发消瘦。”
姜天骄唉声叹气说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眼下天下尚未统一,朕总不可能安逸享福吧?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说朕还敢逍遥自在吗?”
“如果该掌权的人不掌权,不该掌权的人就会掌权。当初唐太宗李世民把皇位传给唐高宗李治,他可没有在诏书上写着二圣临朝,更没准许武后垂帘听政。”
“皇帝说到底也是人,若想控制朝政和治国安邦,那就需要任用忠于皇帝的贤臣良将,而这就涉及到识人之明。”
“可这贤臣良将也非一成不变,或许唐高宗李治也是这样想的,他才在身中风疾的情况下把权力尽数交给武后,而不是选择宰相进行辅政。”
“唐高宗李治想得倒是挺美的,他认为武后是自己妻子,就算通过垂帘听政独揽大权,那顶多也只是效仿吕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
“然而唐高宗李治想得太简单,他放任武后垂帘听政的后果,那就是害得大唐江山易主,竟让一介毫无功绩的女流之辈登上帝位,真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
安璇玑脸上露出苦涩笑容,她摇了摇头苦笑道:“一介女流之辈掌握大权后都能谋朝篡位,难怪陛下自始至终不敢放松警惕,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