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劝进官员们再次伏地叩首,恳求之声不绝于耳,不约而同高声欢呼:“请大王即皇帝位!!‖”
姜天骄忧愤交加宣布闭门谢客,对外声称自己忧劳成疾卧床不起,一连数日大门紧闭,使得第一次辞让把忠臣形象塑造起来,也成功把劝进舆论推向一个更狂热的顶峰。
如此忠义之人都不愿称帝,不正说明天命所归非他不可吗?
文武百官知道姜天骄在演,姜天骄也知道文武百官是在演。
只有朴素百姓才会相信这种事情,毕竞这三辞三让主要是演给天下百姓看的,更是为了日后能在史书上留下“合乎于礼”这四个字。
姜天骄激烈的初辞非但没有平息劝进浪潮,反而如同在烈火上浇了一瓢热油。
刘晏、大宏临、阿史那承庆三位宰相制造出万民拥戴的宏大景象,在第一次劝进的基础上补充更多祥瑞和民意证据,引经据典高呼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面对万民拥戴的第二次劝进,姜天骄反应出现微妙的变化,他依旧还是写下辞位表,文辞依然恳切,但基调已悄然转变。
刘晏、大宏临、阿史那承庆三位宰相再次在夏王府门口当众宣读:“诸公殷殷之情,百姓拳拳之意,天骄岂能不知?岂能不察?夙夜忧叹,五内俱焚。”
“然神器至重,非德者居之。天骄德薄才鲜,虽然颇有微功,岂敢觊觎大宝?况且陛下乃先帝血脉,正统所在。孤若受位,何以面对天下悠悠之口?何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孤今虽受九锡、建旌旗、封大国、立社稷,然皆为权宜之计,为震慑不臣,只为保境安民耳!恳请诸公体谅孤之苦衷,万勿再提此议!当务之急,乃辅佐陛下,平定四方,还天下以太平!此心可昭日月,天地共鉴!”
第二次辞让虽然仍在拒绝,但是语气已大为缓和,强调“德薄”和“正统”所在,流露出是被巨大民意绑架的无奈。
直到姜天骄走完三辞三让的流程之后,安庆绪亲自坐着天子銮驾来到夏王府宣布禅让退位的诏书,他这才勉为其难而受,正式于明年正月初一在洛水之滨参加禅让大典。
这套禅让流程走下来可把所有人折腾得够累,可却也为新朝奠定坚实基础,至少在法统上已经站得住脚,同时也为安禄山和安庆绪父子两人完美洗白。
在外人眼里安庆绪都能把大燕江山禅让出去,不正能说明当初安禄山起兵举事确实是出于无奈吗?要不然做儿子的怎么会把江山禅让给有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