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给你个机会
林若的命令被迅速而坚决地执行了下去。
然后,便是一股如潮水般的反对声。
“不可,世家之女,体面为上,若如中祖规定那般,击鼓三通升堂,让贱民围观,那颜面何存?”
“是啊,虽是行刺,但罚毒酒白绫匕首哪个不能用,再过份些,牵连家族也算过分,怎可当堂辱之?”
“不会尊卑,在徐州可,在南朝不可…”
反对声越发激烈,甚至有人买通宫中,想把幽禁在宫中的章太后杀死,以全体面,章太后的家人更是大惊,悄悄给了信纸,希望她可以撞柱咬舌而死,反而能全了名声,为了家族着想云云。
但这位章太后却平时坐卧如常,没有一点要自己去死的意思。按林若收到的消息,章太后说,不到最后一刻,嫣知胜败,岂能主动投之。这倒是一位心智坚定的,要是当时她丈夫不脑残的搞什么“还位给兄长之子”,加上头上还有个太皇太后,说不定也是个能临朝称制的人物。面对潮水一样的反对,林若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派出了千奇楼最重的消息渠道-一说书人,他们讲了个改编的故事,小皇帝和他叔叔的故事非常符合如今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理想,看看那个叔叔机关算尽又如何,老天不让他上位,最后还不是还给了侄儿?
那个婶婶的后来的杀丞相到底有没有小皇帝的收益?丞相和徐州那位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审人是不是会如期举行?徐州那位居然那么硬的么,就为了一个女子,那么多臣子反对都要硬来?还有人觉得,都是女子了,给个体面怎么了,杀了多可惜,流放了嫁给别人当媳妇不是更划算么?
不过更多的人却觉得,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夫人们原来也是可以审的,可以刑法加身的,徐州居然真的那么硬……
这都能做到,那那些没有奴籍、普通人也有机会求学的传言,或许是真的附…
而在刺杀后的第十日,这场审判如期举行。江临歧亲自坐镇,监督着对太后及其宫内党羽的审讯与取证过程。他手段老辣,心思缜密,在徐州谍报力量和部分被迫"合作"的南朝司法官员配合下,很快便将刺杀案的来龙去脉、人员联络、资金往来等关键证据梳理得清清楚楚,形成了一份铁证如山的卷宗一-在获得这些证据的过程中,确有势力试图灭口或销毁证据,但在槐木野这次亲自上阵,狠狠杀了一番,还活捉了几个人证。虽然被她捉到的人,如今都是字面意义上的“人无完人"了。案件的审理最终还是在林若的坚持下,选择了公开质证。虽然未到允许大量平民百姓围观的程度,但南朝有头有脸的官员、世家代表均被要求到场听审,也让几个普通的幸运小民获得了机会。
当一桩桩、一件件证据被摆上台面,太后章氏面色苍白但冷静,一开始,她拒绝发言。
林若坐在侧面,平静地凝视着她:“为何不发言,这场审判,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名留青史,难道不是比操弄权柄,更能让你觉得有趣的事情么?”章太后与她四目相对,一者从容,一者冷漠。数息之后,章太后扬起唇角:“是啊,这可比在那深宫之中数着星星,要有意思多了。”
然后,没有什么迟疑,她供述中透露出的与蜀中范氏的勾结细节,包括借着陆韫和小皇帝的不合安排人手,包括,在宫中秘密传道,一桩桩,一件件,者都精密无比,让人听得头皮发麻,几个普通小民生怕漏了一个细节,就等着回去就立刻传播。
而在场所有自诩高贵的士族们面色惨白,如坐针毡。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在绝对的武力与毫不留情的规则面前,所谓的皇室尊严和世家体面,是何等脆弱不堪。
最终,判决出来的很快,在举证质证后,太后章氏谋害重臣、蓄养死士、意图祸乱朝纲,罪证确凿,废为庶人,赐白绫自尽。其宫内党羽及涉案官员,按律处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