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下不为例(3 / 3)

书院求学,是西秦难得招揽回来的、真正了解徐州运作模式的人才。“哦?快快召来。"苻坚立即同意。

片刻之后,正埋头于整理洛阳工程账目的杨循,突然接到了入宫觐见的紧急传召。消息来得突兀,让他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真不想去啊,这浑水,真是越瞠越深了……“杨循在心里暗暗叫苦,他对这次被苻融强行带回长安“以备咨询"的安排,本就十分厌烦和抵触。在他看来,苻融本人算是个明白事理、想要做实事的主官,但在洛阳时,那些从长安派来的官员没少给他们使绊子,吃拿卡要,效率低下,还抱着极高的优越感。他们想模仿徐州的工坊模式,却又从心底里看不起工匠,将其视同奴仆,管理方式粗暴落后。与这样一群虫豸为伍,怎么可能真正把事情做好?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整理衣冠,跟随内侍步入宫禁。终于,他在偏殿见到了那位声名赫赫的大秦天王苻坚。平心而论,这位天王气度雍容,眉宇间自带一股王者威严,与传闻中的仁德宽厚颇为相符。但杨循却忍不住比较了一下。嗯,王者气度是不凡,但和主公比起来还是更喜欢主公!

他依礼拜见,心中七上八下。

而当苻坚带着几分自信与期待,将自己的“汇票救国"大计和盘托出,并询问这位徐州学子是否愿意入朝,充做侍中,监督此事时,杨循整个人都怔住了。短暂的震惊过后,杨循深吸一口气,也顾不上什么委婉含蓄了一一这事太大,他担不起这责任。于是抬起头,目光直视苻坚:“天王欲发汇票,此票凭何担保?持票者凭何相信,秋后一定能从国库兑换出等值的钱粮?”苻坚闻言,朗声笑道:“孤,一国之君,金口玉言!大秦之国祚,王之信誉,难道还不足以担保这区区汇票么?”

听到这话,杨循只觉眼前一黑。

完了!他心中哀嚎。

想到苻坚的仁义之名,他果断决定冒险撇清,决不愿沾上一点:“天王,万万不可。此事祸国!”

“这是为何?"苻坚想着刚刚和群臣商量出可能的危害,“可是担心有人伪造?”

杨循摇头:“汇票上,防伪是最不值一提的事,真正要防的,是成瘾,天王明鉴,当年东吴、西蜀都曾铸过'大泉当千"大泉五百',汉武也曾以白鹿皮制成、每张定价四十万钱的'白鹿币′弄得人心惶惶。汇票,其实不过是以纸为币,并不高明。”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安静。

汉武帝的名声可并不好,在这个时代,基本是和秦皇一起放暴君里批判的。但……苻坚却忍不住心动了。

汉武帝官山海是弄得天下凋敝,但他是他,我是我,完全可以用这法子,救些急,去敲打一些不听话的宗室朝臣。

这怎么能一样呢?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便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