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愿不愿意
天寒,地冻。
十一月,虽然下了几场雪,但是淮河并没有封冻。寒冷的拓跋鲜卑与北燕俘虏正在运河的大工地里辛苦劳作。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宿舍,否则,他们很难渡过冬天。黄泥与石块堆砌而起的屋宇,按严格的规定,在运河的几座码头上飞快建起。小船靠岸,许多旅人走下灿板,拓跋涉珪和独孤洛垂两人也在其中。他们与千奇楼商议的贷款条件已经拉锯到了尾声。这一次,他们一共要赎回六十九位草原族人,其中千夫长五十七余人,头人十二人,按千夫长一千捆,头人三千捆的价格,他们一共要给出九万七千余捆羊毛,以一捆羊毛七贯的价格,他们需要向千奇楼贷出六十五万贯。六十五万贯.……
光是想想,拓跋涉珪和独孤洛垂就呼吸困难,这些钱能用在草原上,能换多少粮食、多少铁锅茶叶啊!
唯一让他们能稍微缓缓的,就是千奇楼并不要求他们一次性付清,而是将还钱时间延长到十二年,每年送一万捆羊毛,便算是利息了。这让他们的一下就轻松起来,相比南朝的高利贷,这利息十分良心,于是也就有了心情,来视察一番代国的儿郎们,如今是什么的情况。一路疲惫,他们走了快一里路,终于找到目的地,便看到一入口处的一个茶棚,茶棚里有一口大锅,旁边放着几桶还冒着热气的茶水,褐色的茶汤看着就很浓郁。
他们走到茶棚坐下,见并没有人卖茶,微微皱眉。好在他们也不拘小节,坐着便拿起旁边的堆起粗陶茶碗,每人打了一碗热茶,喝了起来。
一口下去,独孤洛垂有些惊讶:“好茶。”草原的茶砖大多带着苦涩味,这茶汤却入口回甘,甚至,他细细品了品,感觉到水中有盐,盐味还不少。
其它人也纷纷称赞这茶好,要知道,在草原上,盐酒茶都是待客最重要的东西,这茶水有茶有盐,简直太美味了,至于糖一-那是救命的药,都放在草原女主人们最珍惜的包袱里贴身带着,那是不可能用来请客的。独孤洛垂他们已经决定在赔款外多借一千两百贯,专门用来采购茶叶铁锅和糖,反正都是要一起还的,总不能空手回去。喝了热茶暖和身子,他们又走入了那采石场,被一名监工挡住,要求查看他们的过所,拓跋涉珪递给他,其他人便忍不住伸长脖子,看着其中那热火朝天的景象。
只是,看着看着,他们这些赎买成功的权贵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巨大的码头工地上,就地取材,绵延到开山的石场,散碎的小石铺成路,道路上铺着三根厚重的木轨,木轨之上,七八个细小却粗重车轮被一根的铁棍连接,其上是巨大的车厢上,装着的半满的石头,前方被两匹弩马拉动着前行。他们的士卒们,大多都在这冷天里光着膀子,两人一组,将一根根凿出来的条石放在轨车上。
石山上,叮当声不绝于耳。
开山之器随处可见。
但让他们惊讶的是,并没有看到什么挥鞭的工头。相反,他们桀骜不逊的草原儿郎们,在这里却非常乖巧,除了一起劳作的呼和声,都没有什么的反抗一-他们脚上也没有枷锁,为什么不跑?这时,突然一声钟声响起,周围的监工们立刻命人吹响了铜口哨。他们的草原儿郎们纷纷放下手中工具,群鸟一样汇聚起来,有些更是越过他们,直接跑到茶水桶边,拿起陶碗,大口喝着热茶。“?〃
独孤洛垂等面面相觑:“这茶水不是用来卖的?”路口的监工看完过所,随口答道:“这种茶梗和老叶,哪里卖得出去,寒冬腊月没有菜,不加点盐和茶给他们,会生病的。”独孤洛垂点点头,有些安心:“这位徐州之主,实在是仁善。”而这时,喝够了茶水,旁边的一辆轨车又敲起了钟声。监工们也吹响了哨子,他们的儿郎们便纷纷聚集到监工面前,拿起染色的竹签,走到轨车上排起队来。
那轨车门打开,便有一阵巨大的胡饼香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