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真正的骑兵
彭城以北的战场逐渐沉寂,唯有浓烟与刺鼻的血腥味弥漫。槐木野勒马于一片狼藉的敌寨废墟之上,猩红的铁鹞子旗斜插在最高处,猎猎作响,宣告着静塞军又一次血腥的胜利。投降的代国士兵放下了武器,被打散拆成一支支小队,捆绑了双手,垂头丧气地窝在一起取暖。
收拾战场的彭城守军们熟练地把他们组织起来,这些士兵们在彭城会被初步筛选,然后被饿上三五日,失去反抗能力后,再发往徐州,开始新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彭城周围的士族豪强们非常愿意帮助,他们领走了相当一部分俘虏,签字约定,会在一个月内把俘虏送到淮阴,到时按人头领运送费用。剩下的,彭城分一分,沿途守军分一分,这五万中军与后军,便算是尘埃落定了。
槐木野身边还带着独孤洛垂和拓跋涉珪两个一一客人。“槐将军……“拓跋涉珪还想挣扎一下,他真不知道槐木野与谢淮居然如此势同水火,若只是功劳,他不介意丝滑地倒向槐将军的……“不用说了,"槐木野侧头看他,“是你说服的速度太慢了,这功劳赚不到,等下次吧,又或者可以早点去草原筹钱,把这些子民赎回去。”拓跋涉珪面色无奈。
但是……筹钱?
不存在,没有这些精锐,拓跋宴君威望必然扫地,他回草原继位,也就容易了。
槐木野也没有多说,静塞军已经入城休息了,最多两日,她就能追上那拓跋斤。
希望他别败的太快。
同一时间,远方,泗水下游,寒风萧瑟。这里地势低洼,看似宽阔的河滩隐藏着致命陷阱--经年累月形成的沼泽淤泥,在枯水季节被浅草勉强遮掩。一支人数近万的军队正驻扎河边。军阵核心是两万步卒,队列虽整齐,衣甲兵器却略显陈旧,正是郭虎磨下的青州兵。
谢颂站在一个临时堆砌的土台上,脸色凝重地环视着自己的属下。这些兵士其中五千是他从青州带出来的老底子,跟着他在郭虎麾下打一些不那么难的目标,打过胜仗也吃过败仗。其它都是些这次归附徐州的争论中,主将都被郭虎拿下的残军,军心正不稳。
平心而论,这些兵经历过乱世,并非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韧性和混战中生存的本事都不差。
但……青州这些年像棵墙头草,左右摇摆,根本谈不上休养生息,军备自然谈不上精良。要让他们正面硬撼代国最精锐骑兵?谢颂非常清楚,这不太现实。
那就只有智取!
拓跋斤的部队就在不远处,他们肯定派了斥候在周围打探军情,他们这一万人的队伍,驻扎的动静不可能瞒过那只拓跋鲜卑。所以………
“郭副将,"谢颂开口,声音沉稳,“待敌方骑兵至,你部需示弱。”郭副将心领神会:“请将军吩咐!”
“你派几队机灵老练的步卒,只持刀盾弓箭,前出到河滩外围守卫,见敌则佯装惊恐接战,而后…“谢颂指向沼泽区方向,“做出慌乱溃退之态,向那处芦苇荡奔逃!”
“李副将!"他又唤道。
“未将在!”
“将军中帐篷立在那河滩之上,切记不要离边缘太近。"谢颂吩咐。“末将明白!"李副将应道,只是看向那芦苇滩一-那哪是芦苇滩,空旷的土地上,看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茬,他忍不住摇头笑了笑。那副将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不远处,下邳以北,掌握着先锋三万大军的拓跋斤正驻扎在城外数丈的农田之中。
淮北平原,因着靠近河岸,这里种着水稻,被收割的过的稻田已经放干水,只是在表面有些松软,整齐的稻茬立在南间,被闲放的马匹嚼食。有些稻茬里长出一缕青绿,便被冻结,正是马匹最喜欢的嫩芽。只是这些拓跋的骑兵面色并不好看,他们盔歪甲斜,士气低落,但仍保有骑兵的基本组织,如同一群受了伤但獠牙尚存的狼。大帐外,为首的拓跋斤眼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