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拍《活埋》这件事讨论比较大,你不要受影响。”谢非生怕陈卿受不了压力,专门把陈卿叫过去予以开导。
现在的谢非,身份不一样了,他不再是跟陈卿没有直接关系的北电教授,而是成为了陈卿的导师。
保研名单出来后,陈卿听从王流的建议,直接选了谢非当导师。
这可是拿过金棕榈的学生,哪个导师能拒绝?谢非直接要了陈卿。
当然,陈卿和谢非互相“看对眼”也不代表现在就是师生关系了,要等到明年7月份陈卿本科毕业。
不过,这不妨碍谢非提前关心。
“放心吧老师,这点阵仗算什么,全天下都骂我的时候我都经历过。”陈卿云淡风轻的,丝毫没将现在的争议放在心上。
《活埋》的技术测试和场景设计在青影厂就行,《入殓师》的剪辑更是在北电剪辑室,所以陈卿直接就在北电“闭关”了,根本都不出北电校门。
外界再怎么喧嚣,也传不到他耳内。
不过到了11月16那天,陈卿还是从学校“出关”。
百花奖金鸡奖要颁奖了!
谢小晶这时候向陈卿透露了下金鸡奖提名时候的“趣事”:一开始金鸡那些保守派是一个提名都不打算《狩猎》的,因为《狩猎》在他们眼中有三宗罪。
第一宗罪:《狩猎》揭露人性阴暗面,不符合当时“主旋律”导向,担心影响国内渔轮。
第二宗罪:《狩猎》在戛纳拿了金棕榈,这是啥,这不是“讨好西方审美”吗?这不是“舔西方”吗?这种“不够华夏”的片子不能给奖。
第三宗罪:陈卿太年轻了,拍《狩猎》的时候只有20岁,新锐导演需要“沉淀”一下,奖还是颁给那些献礼片或者名著改编的电影比较好。
有保守就有革新,金鸡保守派对《狩猎》的打压引起了革新派的强烈反弹。
革新派也给出了必须把奖给《狩猎》的三大理由。
第一大理由,《狩猎》的剧本、表演、导演手法全面领先同年作品,评奖应回归专业标准。
第二大理由,戛纳获奖证明其全球认可,若国内冷落,恐被诟病“闭门造车”。
第三大理由,华夏电影需要突破题材限制,金鸡奖若因循守旧,将失去公信力。
保守派和革新派谁也说服不了谁,吵的是不可开交,投票的时候更是各出手段,硝烟弥漫,连续两轮计票竟然都因为“程序问题”没有作数。
最后还是谢非向电影局提交了《狩猎》的欧洲影评翻译件,电影局领导看完后做出批示:“既然西方能承认其艺术价值,我们更应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