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大人和侍郎大人带着人去了金川门,可到现在还没拿出解决法子,水闸的裂缝还在扩大,工匠们试过用沙袋堵,可水太急,沙袋扔下去就被冲跑了。”
朱标更急了,原地踱了两步:“这怎么行?再拖下去,水闸真要溃了!”
“殿下,陛下,臣请去现场看看。”朱英上前。
朱标立刻点头:“好!你去!你心思细,又懂格物院的技术,说不定真能有办法。”
朱英转身就要往外走,刚走到殿门口,却被朱元璋叫住了。
“等等。”朱元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你把允通也带上。”
朱英脚步一顿,有些愣怔地回头。
这时候带朱允通去危险的水闸现场?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也长大了,不再是只会在御花园里追蝴蝶的孩子了。漕运是大明的命脉,百姓受灾是民生大事,这些他都该亲眼看看,多学学怎么应对危机,将来才能担起该担的责任。”朱元璋道。
朱英没有多想,躬身应道:“遵旨。”
说完,他转头对还跪在地上的夏原吉道:“夏主事,你跟我走,路上给我细说水闸的具体情况,还有漕船拥堵的位置、下游百姓的安置进度。”
夏原吉连忙爬起来,跟着朱英往外走。
金川门水闸。
朱英,朱允通和夏原吉从马车上下来。
“允通,你在这边等着。”朱英转头,对跟在身后的朱允通嘱咐,“待在屋檐下别乱跑,让侍卫跟着你朱允通用力点头:“朱英哥哥小心!”
他虽年少,却也知道此刻情况紧急,没再像往常那样缠着要一起去。
朱英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抓起一旁侍卫递来的蓑衣披上,就朝着大堤快步走去。
夏原吉紧随其后,任由雨水打在脸上。
堤岸上早已乱作一团。
户部尚书和几位侍郎站在堤边的高台上;工匠们扛着沙袋往来奔波,刚填到裂缝边的沙袋,眨眼就被江水卷走;远处的江面上,二十多艘漕船挤在一起。
“朱大人,你可算来了!这裂缝越来越大,再这么下去,水闸怕是撑不住了!”
朱英没应声,目光掠过慌乱的人群。
几名官员想跟上来,看着浑浊汹涌的江水,终究是没敢再往前。
只有夏原吉紧紧跟在朱英身侧,低声道:“朱老弟,陛下在金川城门楼上看着呢,还有皇孙朱允坟,也在他身边。”
朱英一惊。
他竞没料到,朱元璋会亲自过来,还带着朱允效。
“你怎么知道的?”朱英问。
夏原吉低笑道:“是杨士奇派人传话来的,这家伙看到陛下过来,就赶紧让人把消息递过来了。”“陛下这是要看我如何应对这场乱局?”朱英面色平静。
夏原吉边走边点头:“又是一次考验,陛下是想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担起大事。”
朱英的脚步没停,目光落在拥堵的漕船上,又转向下游被积水淹没的民巷方向,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淡淡道:“考验便考验,我们当做不知道,眼下,先把水闸的事解决了再说。”
两人沿着堤岸快步走了一圈,朱英仔细查看了裂缝的长度、水流的速度,又询问了一旁工匠关于水闸结构的细节,还让夏原吉展开旧图纸,对照着现场标记出的关键位置。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他就将所有情况摸清,转身朝着堤边的高台走去。
“都过来!”朱英站上高台。
原本慌乱的工匠、官员们纷纷停下动作,目光齐刷刷看向他。
“第一,立刻去格物院工坊调运“速凝水泥’,就是上个月刚研制成功的那种,让工匠们带着搅拌工具过来,把裂缝从里到外封堵严实,封堵时用木板加固两侧,防止水流冲垮水泥层。”
“夏主事,这事你去协调,让格物院的人优先送料,路上要是遇到阻碍,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