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25章 老朱:永乐大帝?直视我,崽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老朱:永乐大帝?直视我,崽种(2 / 8)

下不把你当疯子拖出去打板子才怪。”

朱英被问得一愣,嘴角却勾起一抹机灵的笑:“编个故事呗,这我擅长啊。”

翌日,早朝。

朝参之后,监国太子朱标端坐在上首,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群臣。

“太子殿下,臣有本奏。”

两道身影几乎同时出列,左列的齐德与右列的黄子澄躬身行礼。

齐德手持奏折,抬眼时眼底满是忧色:“殿下,朱英主审“郭桓案’以来,手段愈发过激,锦衣卫四出,六部官员人人自危。昨日吏部拟递的三州知府调任文书,因涉事官员被临时收押,至今无人署印;户部更是半数主事被抓,连秋粮入仓的核账事宜都已停滞。如此下去,朝政恐将阻塞,民心亦会浮动啊。”黄子澄立刻附和:“殿下明鉴!殿下一直“以仁治国’,朱英此举,动辄拿人下狱,不问情由便牵连亲眷,与前朝酷吏何异?如今京中官员夜不能寐,地方官更是闻“朱英’之名而色变,长此以往,恐寒了朝臣和天下士子之心。”

话音刚落,阶下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纷纷出列。

其中一位曾任翰林院学士的老臣颤巍巍道:“太子殿下,齐、黄二位大人所言极是。“郭桓案’虽需彻查,却也需顾及朝堂稳定。朱英年轻气盛,行事难免失度,还望殿下约束一二,莫要让肃贪之举,变成祸乱朝纲之由啊。”

一时间,附和之声此起彼伏,不少文官或颔首、或低语,目光若有似无地落在朱英身上,带着几分审视与不满。

朱标缓缓看向朱英:“朱英,群臣弹劾你的话,你都听见了。此事,你自己辩驳。”

朱英从队列中走出,蓝袍在一片绯红朝服中显得格外孤绝。

他目光扫过那些弹劾他的朝臣,目光锐利如刀:“诸位大人说我手段过激,说百官人人自危。可请问诸位,那些贪污官粮、挪用军饷的官员,在盗卖边关将士口粮时,可曾想过过激?在与地方豪强勾结,让百姓因缺粮流离失所时,可曾念及天下苍生?”

“郭桓一案,绝非只涉六部几人。我查抄的账本显示,从京中六部到地方府县,已有数十处粮仓被掏空,数百万石官粮不知所踪。这些粮食,是陛下留给百姓的救命粮,是守边将士的饱腹粮!我若放缓脚步,若顾及所谓的“朝堂稳定’,那些藏在暗处的贪官污吏便会销毁证据、逃之夭夭,届时谁来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所以,我不仅不会停手,还要继续查!从今日起,锦衣卫会奔赴地方府县,凡是牵涉“郭桓案’者,无论是谁,臣一个都不会放过。”

左列的吕本气得吹胡子瞪眼,“朱英!你这般不分青红皂白地大肆抓人,与暴秦何异?太子殿下在此,岂容你这般狂妄!”

李善长也缓步出列:“吕大人所言有理。太子监国,当以仁厚为先。朱英,你虽有查案之责,却不可罔顾国法纲常,更不可因一己之念,搅乱整个朝堂。”

两位重臣一唱一和,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

朱英立在殿中,身前是弹劾他的群臣,身后是沉默的队列,像是整个奉天殿内,只剩下他一人在对抗着漫天非议。

朱标目光落在朱英身上,语气中带着几分告诫,却也藏着维护:“朱英,孤知你查案心切,也信你无偏私之心。但“肃贪’与“安民’本是一体,你可查贪官、可惩污吏,却不可迁怒无辜,更不可让百姓因朝堂纷争而受牵连。”

“臣遵旨。臣定当仔细核验每一份证据,绝不滥捕一人,亦绝不放过一个贪官。”朱英颔首。朝散后的官员们大多步履匆匆,或三五成群低声议论,或独自疾行赶往各司署。

李善长与吕本,不急不缓地并肩走着。

御道旁的古柏枝叶苍翠,风过叶响,恰好掩去了两人的私语。

吕本侧过头,目光扫过四周,见无人留意,笑着凑近:“老相国,方才早朝之上,咱们明知太子殿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