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129章 朱元璋:朱英才有帝王之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章 朱元璋:朱英才有帝王之相(3 / 4)

清君侧’。”

“不过他们也怕,怕陛下真的下死手。所以最好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衡。士绅不敢太跳,陛下也不会把事做绝,中间由吕本这样的人来回斡旋。”

杨士奇握着茶杯的手微微收紧,他难以置信这些话竟出自一个八岁孩童之口。

从田产转移到勋贵联合,从舆论造势到权力制衡,每一步分析都精准地戳中了朝堂博弈的要害,甚至比他在国子监里听博士们讲的“经世致用”之学更接地气,更透着一股令人心惊的洞察力。

朱元璋盯着朱英看了半响,哈哈大笑起来。

朱英有帝王之相啊!

“刘三吾,当赏!”他大笑道。

马天夹起一块羊肉放他碗里:“别咋咋呼呼的!”

此时,韩国公府。

吕本在管家引领下,进了内院书房。

李善长正临窗而坐,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扳指。

“吕大人今日来得正好,刚得了罐雨前龙井,尝尝?”李善长指了指案上的青瓷茶具。

吕本却没心思喝茶,开门见山:“老相国想必已知晓,陛下在奉天殿封我总领江南吏治,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夸我「深明大义”。”

李善长放下玉扳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陛下这步棋走得妙啊。敲打完江南士绅,再把你推出来当“魁首’,既得了实惠,又博了“纳谏用贤’的名声。不过依老夫看,陛下接下来该赏马天了。”“老相国说得是。只是这赏与罚之间,陛下要的不过是个“平衡’罢了。”吕本颔首。

“君臣都心知肚明,很好。”李善长眼中精光一闪。

他从书案下抽出一卷泛黄的名册,推到吕本面前:“不瞒你说,老夫麾下几个勋贵子弟,顽劣得很,读不进去圣贤书,老夫琢磨着,不如送进国子监历练历练。”

名册展开,上面列着十几个名字,吕本扫了一眼,皆是淮西勋贵的旁支子弟,其中不乏与李善长沾亲带故之辈。

他立刻会意,接过来:“韩国公放心,我还担着祭酒的位置,国子监每年都有恩荫名额,安排几个学生进去,不过是举手之劳。”

“还是吕大人爽快!”李善长抚掌而笑,“陛下要平衡,那我们就给他“平衡’。江南的士子能入国子监,咱淮西的子弟自然也能去。将来朝堂之上,文有你吕大人执掌铨选,武有咱勋贵镇守边关,这不就“平衡’了?”

他的语气轻松,像是在谈论天气,可吕本却听得心头一凛。

这哪里是安排几个学生?这分明是要在国子监安插棋子。

“只是!”吕本迟疑了一下,“你我如此结盟,若是被陛下察觉……”

“察觉?”李善长摊手一笑,“陛下是什么人?从乞丐到天子,这应天府的每块砖他都看得透。可有些事,点破了就没意思了。你看那马天,既是国舅又是酷吏;你吕本,既是太子岳丈又是江南士绅的新首领;老夫呢,早就该告老还乡,却偏偏在这国公府里喝茶看书。陛下要的就是这盘棋上有黑有白,有明有暗,这样他坐在龙椅上,才能看得清楚,睡得安稳。”

“很多事,心照不宣即可。”

吕本暗暗心惊。

明白了为何胡惟庸案血流成河,这位老相国却能全身而退。

他不是置身事外,而是深谙帝王心术,懂得在刀尖上跳舞。

“老相国高见。”吕本起身拱手,“在下受教了。以后还得多仰仗老相国。”

“好说,好说。”李善长也站起身,“记住了,这结盟只能在暗处,就像这冬日的雪,看着洁白,底下的泥点子可不少。若是明着勾肩搭背,陛下那关,可就不好过了。”

吕本点头称是,起身告辞。

望着他远去后,李善长吹灭了案头的烛火,只留下一盏昏黄的羊角灯。

他走到墙边,看着那幅陛下亲赐的《耕战图》,苍老的脸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