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112章 马天:不动刀?还是你朱元璋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马天:不动刀?还是你朱元璋吗(2 / 4)

,最好烧了整个大明朝野。”

海勒急问:“姑姑,需要我做什么?”

“你不要动,你刚升尚宫。”秦王妃道,“这个位置极为重要。”

海勒正要接话,却忽然皱起眉:“姑姑,马国舅可能怀疑我了。”

秦王妃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他怀疑你?”

“应该是的,他看我的眼神,藏着不善。”海勒道。

秦王妃深深皱眉:“那这次,你就更不能动了,做好你尚宫的本分。”

海勒有些担心:“那吕昶的事?”

“吕昶的事我自有安排。”秦王妃意味深长的一笑,“我们不还有个盟友么?”

奉天殿,早朝。

大殿的大门前,已攒动着黑压压的人影。

马天第一次来上早朝,望着眼前一片红蓝,穿绯色罗袍的是三品以上大员,着石青色补子的是六部郎官。

“曾尚书,这早朝咋还不开?”马天凑到户部尚书曾泰身边。

曾泰捋了捋胡须,朝丹陛上努了努嘴:“方才司礼监随堂太监来传,说早朝顺延一个时辰。”马天目光缓缓扫过,还是有些认识的。

比如武将之首的李文忠,如今大明朝剩下的老将不多了,像徐达这样的,都已不上早朝了。以前的文官之首李善长,也不上早朝。

他还看到了升为吏部尚书的吕本,太子的岳丈。

只是大小官员们,都在讨论一件事,完全没注意到他这个第一次来上朝的国舅。

“听说了吗?吕尚书的案子今早要交三法司会审。”

“吕老怎会到如此境地?“心思塞北’四字分明是思乡之情,怎能作通敌论?我已联合翰林院二十三位编修,拟好了保奏的折子。”

“吕公掌户部十年,账册清楚得连一文钱都有下落,去年江南水灾,要不是他连夜算出各省义仓调度,不知要死多少百姓。陛下怎能因一句话就下狱?“

马天眯眼看去。

那些官员很快聚拢,其中既有翰林院的清贵文臣,也有户部、礼部的实干派。

“这是国子监,江南三十八位监生联名写的血书!“

“他们说若吕公被冤,明年科举,江南士子将集体罢考。“

马天眉头皱起。

难怪姐夫说会起大风浪,这些人都不要命了吗?

他们是觉得朱元璋提不起刀了?

一个时辰后,早朝开始。

马天攥着象牙朝牌躲在户部官员队列里,决定只听不说。

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跨出班列:“陛下!臣等有本奏请!“

随着他的动作,身后涌出二十余位官员,翰林院编修周衡捧着一卷宣纸,户部左侍郎王钝则抱着一叠账册,黑压压跪了半殿。

詹徽深吸一口气,展开奏折朗声道:

“臣等为户部尚书吕昶请命!吕公随陛下定鼎江南,二十载为国理财,殚精竭虑。”

“洪武三年关中大旱,是吕公力排众议开十九处义仓;去年江南水灾,是吕公连夜算出漕粮转运图。如今江南税赋,半赖吕公调度,其功在社稷,岂可言废?“

“陈御史所言极是。“

“这是吕公历年奏疏抄本,每一笔钱粮出入皆有案可查。臣等查过,“心思塞北’四字写于吕公收到那女儿的簪子之后,其妻儿被元军扣在草原十几年年,此乃文人感怀故土之情,怎可作通敌论?”“翁妃案中,吕公或为情所迫,替其传递过一次信物,然并未主动参与构陷中宫,依《大明律》罪不至死啊陛下!”

“陛下请看!这是吕公亲笔所书的《税赋便民十二则》,连一文钱的火耗都算得清清楚楚。若因一句诗便诛杀能臣,日后谁还敢为朝廷实心用事?”

他的话引来一片“臣附议”的应和,连站在武将队列里的长兴侯耿炳文都微微点头。

最让马天心惊的是接下来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