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愿者上钩(二)
她揉揉眼,海水依旧黑压压的,气泡,白影,什么都没有。据说人在潜水时会因为黑暗、水压、孤独等因素产生幻觉,兴许刚才只是眼花了。
再忍忍,船上那群人不可能无止境地等,时间长了没收获,始终要让她回去的,这样怪到自己头上的概率总能小点。
闵霞逼着自己镇定,控制身体悬在水中尽量少动,看到亮起的发丝终于熄灭,慢慢松了口气。
她迫切地需要一个安静安全的地方熟悉新身份,适应新身体。目前安全是够呛了,安静倒有很多,虽然这份安静建立在让人不安的基础上。现在的她比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樱花妹们还要不安。而这份仅有的安静也很快被打破。
更多气泡从深渊般的海底浮起,不再单独飘向海面,它们更小,更密集,一个挨一个挤在一起,连成片,粘成团,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在她目瞪口呆时,潮渐围拢出巨型的碟状,几乎能盛装一个成年人。或许是因为体积太大,这堆泡泡成形后没有蹿升破碎,只晃晃悠悠地移动着,位置忽高忽低,速度很慢。
她瞪着近在咫尺的大堆气泡,试探性地戳了下。被碰到的泡泡颤了颤,“波"的一声迸裂,绝对不是幻觉。
碟形泡泡堆随着水流飘来飘去,如同一朵在海中迷路的云。人无聊的时候,就会衍生出无穷的科研精神。比如在没带手机蹲马桶时阅读洗手间里任何包装背面的说明书,再比如听课时观察窗台边的蚂蚁或者落叶。闵霞也不例外。
除了思考和观察,没别的事做,忍不住跟过去,沉在底部透过它张望海面,像隔了扇锤纹花窗,视野被分割成无数变形的小块。又绕到上方凹陷处,但脚踩了踩,意外得结实。
尽管它们出现得突兀,但无论怎么看,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气泡,不考虑造型问题,她憋口气一样能吹一堆。
会是刚刚的白影做的吗?做来干什么用的?这算是有所发现了吗?要不要立刻通知船员?未知的神秘海域和已知的探索团队,靠近哪个都不靠谱。她满腹疑问,拿不定主意,干脆游到泡泡堆中间坐着歇歇,一直在流动的水里保持静止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轻松。
别说,使用感挺好,轻飘飘的,带着点弹性,能提供些承托力。就是不清楚这些气泡到底是怎么汇聚在一起的,为什么能长时间固定形状。兴许是身体的某种自我保护机制,夹在事关生死的两难抉择间,大脑反而放空起来,感觉不到害怕,情绪反常地缓和,腰间绳索松松悬着。绳索另一端,守在绞盘旁的船员们却神经紧绷,胜过拉满的弓弦。他们不错眼地盯着海面,尽管它在这段时间里无波无澜,十分平静。其中一个干巴瘦的小胡子老头看了几次手表,压着步子走向简玉,用手语比划:不能再等,立刻离开。
夜色浓黑,简玉眯起眼,勉强辨认出他的意思,同样打手势:不行,袍还没出现。
瘦老头打手语的速度很快:我只答应你们开船,剩下的事不管。简玉沉默地与他对视:价钱翻倍。
瘦老头也沉默了会,又比划:一小时。之后必须返航。简玉点头,示意知道了。
这片被附近土著称作“拜谒湾"的海域里究竞有什么,在民间众说纷纭,但她多年前便清楚真相。
比起面目全非的灵异故事,她和研究所的高层们更相信声呐技术,以及拴在海里的那个小家伙。
要不是他对声波与光太敏感,只能以这种原始的方法接近,绝对不会雇佣这帮迷信的本地水手,打起交道来麻烦得很。既然使用了世界上最昂贵的饵料,必须钓到这条大鱼。约定的一小时已过大半,瘦老头指指表盘提醒。海面平静依旧,垂落的绳索没有丝毫变化。简玉摆摆手,让他别催,半点不着急。
抱有类似心情的还有海面下的闵霞。
只不过前者是胸有成竹,后者是躺平摆烂。浸在海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