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一章(1 / 3)

第51章第五十一章

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5年)九月,秦将蒙骜率军克韩国成皋,荥阳,消息传回,大梁的热闹瞬间戛然而止。

那可是荥阳啊,距离大梁不过二百余里,而且一路上地势平坦,没有天险可守,秦军的车兵与骑兵倘若发狠,至迟十天就能望见大梁的城墙。但魏人的反应也仅限于此。

大梁保卫战嘛,又不是没打过。自白起时,来来回回几次,早生出抗性了。而且如今的魏国准备也是十分充分,绝非只剩下半口气苟延残喘,任秦军鱼肉的韩国可比。

有天下闻名的信陵君在,有鸿沟、汴河形成的天然护城河,秦军定然无法速克,他们就有了合纵请求别国发兵支援的时间。而且他们还有秦国的质子在手,秦王亲弟的身份必能使秦军有所顾忌,谈判的可能性远高于战争。

既然和的可能性大于战,己方有大将,据城而守使秦军自动退兵的可能性又大于城池被攻破,那就只用等着事情过去,接着奏乐接着舞了。至于下次还会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这么好的条件挡住秦军,那就下次再说。

别问他们为何如此麻木,因为过去几十年都是这么做的。赵国已经用四十多万的青壮生命向诸国证明,和秦国单对单是没有战胜可能的。

要不是信陵君窃符拉了赵国一把,赵国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魏国大概率也悬了。

再说秦军如今也没进犯魏国啊,既然运气曾经站在了魏国一方,那么他们宁愿把脑袋埋在沙子里,相信运气会再度选择魏国。直到秦国使节到来,称奉秦王令,为弟长安君聘信陵君之女为妇。聘礼给的很丰厚,除了大量金银器皿,还有秦军刚刚攻克的成皋、荥阳等数座原属于韩国的城池。

消息一出,魏国的朝堂立刻炸开了。

这可是和赵国一样的战略难题啊!

所谓和赵国一样的战略难题,即是昔年秦军攻克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的上党郡与国都新郑之间的联系,上党郡成为了一块飞地。为了止息战争,韩王主动派使者前去秦国,希望献出已经对韩国没有用处的上党郡,换来秦军退兵休战。

但上党郡官民百姓都恐惧秦军,不愿意归附秦国,时任上党郡的太守冯亭就想出了一个天才主意,去到赵国,说愿意阖郡归于赵国。接受上党郡,需要对上兵锋正盛的秦国。

可要是不接受上党郡,秦国还是会寻找机会进攻赵国,而且获得上党郡后的秦国一定会更加强大。

在这个两难选择中,赵国选择了接受上党郡,与秦国会战于长平。而结果嘛,大家都知道了。

成皋、荥阳寥寥数座城池当然无法与上党整个郡相提并论,但魏国已经许多年没有获得新的土地了。

因此在魏国朝堂上,支持接受城池的人数要稍微多一些,毕竞麻雀再小,那也是块肉啊。有了成皋、荥阳,多少能给大梁增加一些防御纵深。而且白送的聘礼都不敢拿,必会被天下鄙夷。但反对者的意见同样强烈,他们的观点是,成皋与荥阳原属于韩国,对如今已经只剩下半口气的韩国来说,任何一座城池的丢失都是难以接受的。倘若真接受了这数座城池,那韩国不敢打秦国,还不敢来发兵攻击本国吗!而且本国号为天下之脊,沟通东西,有信陵君作为合纵纽带,使秦军不敢逼迫过甚。

一旦接受了这数座原属于韩国的城池,就失去了立身的根基,将来秦军攻打魏国,可就没有国家愿意发兵援助了。

魏王高居主位,看着下首的臣子们争论不休,唾沫横飞,就差撸胳膊挽袖子上演全武行,十分疲惫地按了按太阳穴。因为秦国的这份聘礼太过烫手,他已经一天一夜未曾合眼。白头发蹭蹭往外冒,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老了十岁。

眼看臣子们吵不出结果,魏王干脆抓了一卷桌上的竹简重重拍下,等到声音全数消失后才难掩疲惫地说道:“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