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长远。
事不宜迟,萧敛这两日就开始收拾东西,如今萧敛不似幼时那么般爱闹爱笑,更加稳重。东西是他自己收拾的,都在他院子里,林秋然寻常不过去,也不知他需要什么。
他这次游学和楚渊几人同行,路上有伴。
临走,萧敛和众人道:“爹娘,祖母祖父,你们不必担心,我到一个地方就给你们写封信。如果遇见新奇好玩的,就买了给你们寄回来。”林秋然点了点头,她道:“出门在外,不可莽撞不可独断,遇事三思而后行,多和楚渊他们商量。若是实在不习惯,就回来。”孙氏眼中含泪依依不舍,“乖孙,在外不习惯就回来,没必要非游学吃苦去。”
林秋然点了点头,游学和后世的旅游是不一样的。一来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看这个时代的人,出门都是有事,少数是为了去别处看看风景而出门的。到了当地,外地人都是行色匆匆,待个一两日就走了,也不会给当地人带来不便。
林秋然给萧敛了一些钱,她知道萧敛有自己的小金库,不过孩子还没长大,出门肯定花家中的。
次日一早,萧敛就在家人的送行中,一路南行。没坐马车,让每人骑了匹马,带了两个大包袱,就驮在马两边。
随着马蹄的哒哒声,慢慢驶出了京城。
才过中秋,天气正好,一群少年打马出城,一路上尽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这和去书院上学不一样,去书院还一个月回去一次呢,出门游学没个两年是回不去的,一众人一边憧憬,心中又多了几分忐忑。他们出来连小厮都没带,也没带书童,万事都得自己来。骑马出城,众人停下,楚渊不禁问:“我们接下来去哪儿呢?”萧敛看看头顶的太阳,有些茫然,最后他说道:“往南走吧,走到哪儿是哪儿,天黑了就找地方歇脚。”
京郊的田间麦浪浮动,一片金黄色好秋光,景色美不胜收。几人兴头一起,就下马帮着农户收麦子了。都是公子哥,之前没做过啥粗活,拿着镰刀收麦子,腰都直不起来,还弄了一头汗。好在他们几个日日练武,手上有刀剑磨出来的茧子,不然还得磨出水泡来。平日没做过这些,如今做就觉得收秋不易。吃那么一碗饭,要割半天,还要脱壳磨粉过筛。
天快黑了,几人累得躺在地上,萧敛觉得身下的麦梗有些扎人。这些从前对萧敛来说,就只是一个数字,庄子今年亩产多少,收了多少粮,卖了多少钱,却不知收秋是这般辛苦。一路南行,五人见了不少不同于京城景色。萧敛一开始只觉得新奇,后来看着看着,便找了个册子,专门记录各种植物的生物习性,其中包括庄稼亩产、耐旱耐劳等特性,他也说不清自己为何这样做,反正就是喜欢,想这样。日后回京,可以拿给家里的长辈看,让他们知道,他出来游学有所收获。渐渐地,萧敛的册子越来越多,有记录植物的,有记录动物的,还有记录各种建筑,什么桥呀船呀。有时觉得哪里景色好看,也会铺纸画下来。他画技一般,但画这些能应付得来,时间长了也得心应手。有些自己从前看过,就把记忆中的出处标出来,然后再添上自己的见解,日后翻看还能找这本书对照。
不仅萧敛如此,其余几人也是如此,如今这般,才体会到游学的意义与乐趣。
已经进了九月份,各地过了农忙,但还有人在田里捡麦穗。麦地中一点点,与远处山水相映。
萧敛就地铺了纸笔,对着田间绘了幅水墨图。刚画完,萧敛头顶就飘了一块乌云,来不及反应,豆大的雨珠就落了下来。他忙卷起东西放进书袋,雨势很大,转眼地面就湿了。萧敛没理会,把书袋里的书册什么都放好盖严实,才招呼几人找地方避雨。几人都抱着书,拿出伞来给书袋挡雨,自己淋湿还能烤火烤干,但是书册弄湿,上头墨迹肯定湮作一团,都是心血,湿了就找不回来。天有些冷,萧敛打算就近找村庄借宿避雨。几人骑马过去,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