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番外十一汤圆游学记
萧敛初八启程回京,二十六到的京城,赶路劳累,但没歇,次日就去书院了。出门一趟耽误了不少功课,萧敛不想再耽搁。幸好楚渊给他记了笔记,他功课也好,不懂之处萧敛都能问他。
自然,萧敛少不了投桃报李。余安好吃的吃食都给楚渊带了,元宝糕、临县的茶叶、老家带来的腊肉等等,不过腊肉是回府后厨娘做好的,不然书院没有锅灶,楚渊没法吃。
楚渊看过东西很是满意,“不枉记我那么详细,生怕哪里你不懂。你小子又胖了,回老家没少吃吧。不是挺远吗,路上颠簸,你竞然还能长胖……过年胖三斤,这话可不是假的。
萧敛道:“你赶路风餐露宿食不下咽,我们赶路照样吃。你忘了我家开酒楼了,我娘厨艺极好,路上把馒头热得软软的,从中间掰开,一定要掰不能切,掰开抹得酱最多,要两面抹,一面剁椒酱,一面牛肉辣椒酱,中间加腊肉炸肉或是烧白,再加土豆泥咸蛋黄!还有饼子,给热一热,然后从中间分开,里面加些肉吸菜呀,一裹一卷,正好拿在手里吃。有时再来两碗泡面,放两个卤鸡腿,热热乎乎,吃完一点都不冷。”
而且赶路练功也耽搁了,成日就在车里坐着,还吃这么多,能不胖吗?偶尔萧敛看书,但只偶尔。这回带书回去,书就受了个皮外伤。萧敛看向楚渊,楚渊半响没说话。
楚渊抹了把嘴,说道:“你说得都给我听饿了。”东西寻常,但景色不寻常,一想路上吃这些,就觉得温暖又好吃。萧敛哈哈大笑,“日后有机会也带你这么吃。”这种非得赶路的时候吃,不然在家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吃食,萧敛也不想吃那些。
当然,书院也没啥东西,在书院吃这些也觉得香。过年萧敛胖了几斤,可是长的肉并未在他身上停留太久,回书院后课业繁忙,要每日练武,随着春日到来,他就像明竹院内种的竹子一样,更瘦削,不仅抽条,还吸取了阳光雨水,变得更结实细长。萧敛在学堂度过了自己较为轻快欢乐的少年时光,他五岁进书院,六岁考中童生,十岁考中秀才,一步一步往上走。一路上遇见了很多人,结识了很多所友,有点头之交,也有能为之两肋插刀的。更有渐行渐远的,萧敛觉得还是自小认识的关系更好,便是楚渊几人。几人功课也不错,这四人今年也考中秀才了,不过依旧是萧敛是头名。楚渊对此早就看开了,对他来说这个年岁考中已经不易,没必要过多比较。琴棋两门二人一直学着,并未荒废,就当闲暇之余陶冶情操。萧敛现在有秀才功名,再往上便是考举人了,黄先生和胡先生觉得以萧敛的资质明年倒也能考,不过名次未见得会高。这几次考试他都是榜首,黄先生对他寄予厚望。萧敛太过年轻,未经事,有些文章写得大而空,与其明年考试,不如出门游学两年,再回来读两年书巩固一番再考。乡试三年一场,正好隔四年,多读书,四处看看,好增长见识。自然,出门在外要管得住自己,世家子弟,不少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之人,若是出去游学坐轿子,日日吃住酒楼,八个人伺候着,那就失了读书游学的意义。
黄先生还特意见了林秋然,是为了劝林秋然放孩子出去。据他所知,定远侯府就萧敛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免不了不舍,但出门游学有好处的。
但林秋然没用劝,直接就点头了。孩子长大了,总要出去,担心自然少不了,不过没必要拦着,这上头林秋然一向想得开。黄先生一肚子劝解的话没说出口,最后只嘱咐了几句话,大意就是,萧敛游学的时候少给些钱,莫要怕孩子吃苦,出门在外长辈莫要操心太多,反倒劳心劳累。
林秋然觉得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有句话叫做儿行千里母担忧,萧敛比同龄人高,也懂事知礼,可毕竞还是个孩子。
涨见识,少吃苦,这两样也不冲突。能住客栈没必要风餐露宿,有精神不生病才能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