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裳给廖恩宏比划:“不瞒你说,我姆妈最开始开香玉面馆,只有老街上的人去吃。面馆也很少招待外地人,都是从零开始的。说回我这家食堂,区别于“千溪欢迎你”,不同风味的简餐,也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吴裳说完停顿一下,见廖恩宏抿着嘴没说话,她知道这是他思考的方式,他在等着她继续说。
“说回临海村。"吴裳又继续说:“临海村未来将会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带,其实现在已经成熟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临海村。但是临海村的生活设施其实并不好,新建了快捷酒店,那住宿环境,该怎么说呢?你这种差旅人士连夜要赶回海洲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依托产业带的发展,就要有一个副的生活中心,来承接他们吃饭、睡觉以及娱乐的需求。这副中心不能离临海村太远,太远就不方便。新路修完以后,十分钟,临海就到千溪。再没有比千溪更合适的地方了。”廖恩宏惊讶于吴裳的思考能力。
她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人。
“继续说。"廖恩宏说。
“你以为我让你投资的是一个小食堂,不,我让你投资的是一个生活娱乐综合体的雏型。小食堂一定会比千溪欢迎你更快投入使用。”“你在给自己找退路。“廖恩宏明白了吴裳的意思。当下的情况,“千溪欢迎你”贸然开业,会有很大的问题。吴裳没有引进任何投资,她既不愿让自己的钱打水漂,也不愿欠投资机构的人情。但食堂不一样,食堂是轻量化运营,只要她想干,很快就能干起来。廖恩宏没猜错的话,吴裳想马上启用给千溪村老人做饭的那个院子,这样能一举两得。
吴裳拍了下廖恩宏肩膀:“说真的,如果不是你没事就来千溪,跟我混熟了。这个机会我肯定不会给你。你知道的…"“我知道的,别人抢着投你。"廖恩宏替吴裳说了。吴裳不由笑了。
这时她想起林在堂。
吴裳不常想起林在堂的。
她记得有两年时间,林在堂格外热衷于带她参加聚会。吴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她对待这些聚会格外认真。起初别人大概从哪里听得关于她的三言两语,内心里对她并不全然尊重。他们把她当成一个“拜金”、“有野心”、“想向爬”,但又没有很大能力的女人,他们以为她甘心于做海洲太太。吴裳知道他们的心态,但她没有气馁过。她很认真地对待他们,筛选自己的人脉。她价值凸显的时候,是从她帮那些人解决问题开始。那时林在堂对她说:“我是你最好的人脉,只要我们关系还在,只要星光灯饰不倒,你就不用担心。”
吴裳只认同一半。
她想把那些人变成她自己的。
现在想投资她的人之中,不乏当初那些人。吴裳不像别人,觉得离婚了就要斩断那些关系,她觉得那样很愚蠢。她也没有过多无用的自尊心,在她心里,那些人就在那,如果能被她利用,那一定也是因为她也有被他们利用的价值。
这是“价值交换”的本质。
“你在想什么?"廖恩宏问。
“我在想,你可以先给我投资一百五十万,我今天就想做。”“这么急吗?"廖恩宏问。
“对,我一天都等不了了。”
吴裳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她想做,就要马上去做。至于成功或失败,那都不重要,走着看!
她当天就去了一趟临海村。
疯子这次没有追吴裳。他正躺在原来的大门边,嘴里咬着一根玉米。见到吴裳甚至咧嘴一笑。
“他怎么出入这么自由呢?"吴裳问保安:“他有通行证吗?有行程码吗?他连手机都没有呢。”
保安叹了口气,对吴裳说:“你饶了我吧!每天让我跟着他,他的行程码就是我的行程码!我的就是他的!”
吴裳被保安逗笑了。
保安问吴裳来园区做什么?是否有人接待?没人接待不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