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秋雨(2 / 3)

心中颇为着恼。

摇摇头甩去那个荒唐的想法,她提起水壶兀自进了里间一-今日还有不少事要做呢。

这月余以来,静雪庵上下都扑在疫病上,不敢松懈分毫,已经误了农时。每回匆匆忙忙走过稻田,望着本该拔节育穗的禾苗长得稀稀拉拉,田间生出不知多少杂草、虫孓,她心里都拔凉拔凉。这可是她辛辛苦苦种的!

这辈子头一回种的!

故而她下定决心,就算天上下刀子,今日也得把她那几亩田料理了!匆匆沐浴更衣一番,等不及头发全干,她随手将长发编成辫子甩到脑后,披蓑衣、戴笠帽,再踩上一双草鞋,步子利落地出了门。她原本对农活不过一知半解,近来照顾形形色色的病人,倒是偷师学到几招。

其中有位和善大叔,看她烦心田里杂草、螟虫太多,特意说自己有独门秘籍,叫她尽管下山来借。

宋云谣一路半信半疑,直到大叔神秘兮兮将她领到农舍,她终于忍不住惊声道:“就是它们?”

大叔乐呵呵道:“你可别小瞧了它们!”

就这样,顶着蒙滢秋雨,宋云谣手里挥着一根细长竹枝,嘴里不住吆喝,颇为狼狈地赶着一溜小白鸭子上山。

刚走到半山腰,竞遇见个熟人。

丁虎子肩上扛着一袋子米粮,正往妻女住处走去。远远瞧见路上来了个赶鸭子的戴笠人,见她东奔西顾、步子慌乱便多看了一眼,这才发现竞是宋娘子。

“宋娘子!"他摇摇招呼。

有两只小鸭子总掉队,宋云谣正头疼着,循声望去,却见丁虎子朝她跑来。许久不见,宋云谣将他上下打量一番,放下心来,“丁大哥来看彤娘和孩子?”

丁虎子面露喜色,晃了晃肩上的米袋。

“衙门方才给我定了分田,还给了袋米粮,我就紧着给彤娘送来。”宋云谣眼前一亮:“丁大哥分到田了?恭喜恭喜!是何处的田?”丁虎子憨厚一笑,“具体还没定,只是上了名录,还得看衙门安排。”这几日,衙门里已议定章程,开始着手安顿流民。安置流民并非易事,若是荒年流民过多,超出地方能安置接纳的程度,则大多会被差役押解回籍。

好在定阳县的流民本就不算太多,此前还有不少人因畏惧衙门而逃亡别处,如今幸存的流民将近百八十人,尚可容纳。至于流民的去处,亦各有区分。

土地有限,官府大多青睐有劳力的年轻男女,会主动将其编入里甲,分些荒田,来年好承担赋税徭役。

而无地的流民大多会被民间士绅豪强买下,收为自家佃户,日子就要更难过些。

丁虎子身强体壮,家中又无尊老,分到田也在情理之中。“说起来,想必流民棚不久后就要拆了吧?”丁虎子点头:“估摸着这个月,听说为了防止再生疫气,要将流民棚都烧了,以绝后患。”

“既如此,丁大哥改日就搬过来吧。“宋云谣思忖道,“彤娘如今住的宅子已付了半年租子,也不必再费心劳力寻屋子,你们一家暂且住下,盖屋置产大可徐徐图之。”

丁虎子闻言脚步顿住,满脸感激,作势又要给她行礼,宋云谣忙赶着小鸭子们快走几步。

她假装生气,“丁大哥,再这么生分我可真要生气了。”“宋娘子帮了我们一家良多,真不知何以为报…”丁虎子闷头走了上来,忽然道,“听说宋娘子的娘亲也在庵堂同住?不如改日带上老夫人,我与彤娘做桌好酒菜,好生招待一番!”宋云谣笑道:“那自然好。我娘可是个爱凑热闹的。”“不过这几日恐怕不空。我一位友人家中办白事,她给人家帮忙去了,时半会儿恐怕回不来,况且还得看城门何时开呢。”丁虎子爽快道,“不急不急!宋娘子何时得空,同我们说一声就是!招待宋娘子母女,日日都匀得出空!”

二人说笑着,在岔路口前正要分开,丁虎子一时不察脚下,竞滑倒在地,捂着腰背面露痛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