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导致轮胎的性能出现差异。
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就出现在“软硬度”上面。
赛事轮胎跟民用轮胎不同,侧重点并不一定放在寿命跟耐磨上面,相反更注重于升温跟抓地力。
但轮胎供应商赞助F1赛事,为的就是给自己品牌打响知名度,从而扩张民用市场的占有率,那么使用寿命跟耐磨性这两点就至关重要。
特别在05年F1出现了著名的“轮胎门”,当时的供应商米其林材料配方偏软,爆胎率显著提升威胁到了车手的生命安全,直接导致了七支车队宣布美国站罢赛。
于是乎轮胎供应商一方面汲取教训,另外一方面为了市场份额,材料配方变得越来越“硬”,就出现了这种橡胶融化速度很慢的“石头胎”。
有些新车迷得知“石头胎”的特性,会认为轮胎硬点耐磨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意味着使用寿命长不用进站换胎,从而能节省停站的时间。
事实上方程式赛事的轮胎寿命,不仅仅看橡胶的耐磨度,还得看轮胎内部的空气温度,要是内部过热的同样会大幅度增加爆胎的风险!
25年F1巴林站红牛车队就遭遇了这种困境,两辆赛车使用白胎(硬胎)想着就是高温耐磨寿命长。
结果万万没想到,胎温过热持续爆表,轮胎橡胶的抓地力却堪称冰面,两种看起来似乎完全不搭极端工况,却异常诡异的同时出现。
以至于强如赛车机器的维斯塔潘,都忍不住在TR里面抱怨“这车根本没法开”。
正常情况下方程式练习赛,车队都会让车手测试不同配方轮胎的性能表现,从而做出最优的策略选择。
可陈向北由于没接触过机械传控的F3赛车,他把练习赛的时间都用在了赛车调校上面,根本就来不及测试轮胎跟轻重载油的差异。
现在又遭遇到澳岛罕见的高温,出现了胎温异常升高,轮胎表面橡胶却没有融化的“冰火两重天”。
意味着陈向北在极限保胎的难度上面,还得时时刻刻关注胎温的变化,避免在赛事过程中过热爆胎!
“收到。”
赛道上方的五盏指示灯已经接连亮起,这个时候陈向北除了公式化的回复,说再多都毫无意义。
灯光熄灭,二十辆F3赛车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争夺着东望洋赛道的最高荣誉。
陈向北的起步反应很快,不过他的起步速度并不算最快。
中性胎的抓地力不足,强行拉高发动机转速跟扭矩,只会出现原地打滑烧胎的结果。
高手对决,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
相比较雷诺初级方程式车手的“青涩”,能参加格兰披治F3赛事的车手,至少前排车手头上都顶着某项F3赛事冠军的头衔。
比如说国本京佑,他不仅是去年东望洋赛道的卫冕冠军,还拿到了全日本F3赛事年度总冠军!
莫他拿同样如此,他是意大利F3赛事的新科冠军。
陈向北很清楚自己抓地力薄弱,单单凭借速度守不住杆位入弯的内线,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最快速度变道,用挡车的方式强行阻碍对手抢线入弯!
想法很美好,操作也没问题。
问题出在对手不是什么菜鸡,轮胎抓地力带来的微弱差距,足以让莫他拿这种顶级“地头蛇”抓住时机完成抽头!
陈向北这边刚有变道的动作,跑过两年格兰披治的莫他拿,就经验丰富的把前轮卡在13号赛车后轮位置,不给他任何侧移挡车的空间。
不仅如此,排位赛第三的卫冕冠军国本京佑,也是拿捏住中性胎起步弱的劣势,长直道外侧全油门拉满,打算在T1水塘弯强吃陈向北。
“泽野前辈,这届对手真的很强劲,不知道向北君能不能稳住自己的情绪,执行赛前制定的战术。”
139 同样招式别使用两次
水谷翔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