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要对病人负责,更要对科学负责。”
说完,他略微点了下头,算是打过了招呼,转身便走了。
陈青锋看着他的背影,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他清楚,这不过是个开胃小菜。
下午,轮到陈青锋上台。
他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PPT模板,背景干干净净,只有几张关键的术中图片,几个核心步骤的简略图示,还有最重要的数据对比。
讲的,还是那个钢筋贯穿伤的病例。
但这一次,他往里头掺了不少从林墨白笔记中悟出来的,关于创伤修复、组织再生引导的超前想法。
虽然他都用现代医学的术语重新包装了一遍,可那字里行间透出来的那股子对人体自愈潜能的极致挖掘,对传统手术禁区的公然挑战,还是让台下不少人听得心惊肉跳。
“……通过对创伤区域进行精细化的血供调控,以及特定生物活性因子的微环境诱导,理论上可以最大限度激活组织自身的修复潜能,缩短愈合周期,减少并发症……”
他语速不快不慢,声音也不大,却清清楚楚地传遍了整个会场。
台下,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一些原本低头刷手机的,也把头抬了起来,多了几分专注。
坐在前排的刘启明,眉头一会儿舒展,一会儿又锁紧,手指头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着。
赵康平坐在他边上,脸色有点儿说不出的复杂。
陈青锋的这份阐述,比他想的,要有条理得多,也……深刻得多。
那些在他看来异想天开的操作背后,居然隐隐约约地,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在里头撑着。
报告讲完。
短暂的安静之后,响起了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
主持人刚要开口宣布进入提问环节。
“我有几个问题。”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从会场中后方传了出来。
所有人都顺着声音的方向望了过去。
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头很足的老者,站了起来。
他穿着件朴素的夹克衫,戴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神采却锐利得像鹰。
“是省人民医院的张博文教授!”
“胸外科的泰山北斗啊,他老人家怎么也来了?”
台下立刻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张博文,那可是省内胸外领域元老级的人物,出了名的严谨和较真。
刘启明一见这阵仗,眉头不着痕迹地挑了一下,嘴角却勾起一抹让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有好戏看了。
张博文扶了扶眼镜,直视着台上的陈青锋。
“陈医生,你刚才提到的‘特定生物活性因子的微环境诱导’,这个‘特定’,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些因子的来源是哪里?剂量如何控制?安全性评估做过吗?有没有相关的动物实验数据支撑?人体临床试验,又进行到哪一步了?”
一连串的问题,又快又急,每一个都砸在最关键的点上。
这架势,已经不像是单纯的学术探讨,倒更像是一场毫不留情的质询。
会场里的空气,一下子就绷紧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陈青锋身上。
这个年轻人,太扎眼了。
他拿出来的东西,也太“出格”了。
现在,真正的硬骨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