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省会风云!初露锋芒遇劲敌!
初秋,天高云淡。
市一院门口,萧同光拍着陈青锋的肩。
“省城那地方,不比咱们这儿,凡事多长个心眼。”
“咱们市一院的脸,你可得给兜住了。不过也别太扎眼,枪打出头鸟,这话你得记牢。”
陈青锋嗯了一声,接过了徐昌寿特意让人捎来的一套西装,半旧,但熨烫得平整,透着一股老派医者的讲究。
这几天,他除了想法子恢复那亏空的身子,就是把林墨白那些残缺的医书手稿翻来覆去地啃。
越啃,越觉得那位前辈的脑子简直不是凡人长的,那些念头,天马行空得吓人,可细琢磨,又好像跟某些最根本的生命道理搭着边。
【“林氏脏腑微循环重塑法(残章)”与“现代介入栓塞逆转理论”初步逻辑自洽…】
脑海中,冰冷的系统提示音一闪而过。
【系统提示:宿主对“林墨白医学传承”理解度加深,精神力上限微量提升…】
【“残缺的医道徽记”活跃度小幅上升…】
那枚深深烙印在他精神识海里的徽记,似乎又清晰了那么一丁点儿。
上面那些扭曲缠绕的线条,仿佛有了生命,在缓慢地舒张,透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生机,又夹杂着挥之不去的苍凉。
研讨会的举办地,在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国际会议中心。
一脚踏进大厅,那种属于顶尖学术殿堂的肃穆,还有精英云集的无形压力,就这么笼罩下来。
衣着体面的人们,胸前都别着各自的铭牌,三三两两地聚着,低声交流。
空气里,有淡淡的咖啡香,还有一丝高级消毒水特有的清冽味道。
陈青锋找到了急诊与危重症分会场,签到,领了一份资料袋。
他的报告,被排在了下午。
上午,他寻了个后排的角落坐下,安安静静地听着台上那些省内医学界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一个个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
PPT做得倒是花团锦簇,数据也列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说得滴水不漏。
只是,陈青锋听着,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差了点……林墨白笔记里那种敢把天捅个窟窿,直奔生命本源的狠劲儿和疯劲儿。
午休,自助餐厅。
陈青锋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刚扒拉了两口饭。
“你就是市一院那个陈青锋?”
一个声音从旁边插了进来,带着点儿审视的味儿。
陈青锋抬起头,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站在桌旁。白大褂,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神色,藏着几分不太容易让人察觉的傲气。
胸前铭牌: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康平。
就是上次刘启明主任手底下那个,对他的操作不怎么感冒的学生。
“我是。”陈青锋放下了手里的餐具。
“你那个钢筋贯穿伤的病例报告摘要,我看过了。”赵康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不咸不淡,却有种在评价一件有那么点儿意思,但毛病也不少的展品的感觉。
“手法,很大胆。”
“不过,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临床风险评估,也显得过于乐观。”
“这种个案的成功,偶然性太高,不具备普遍推广的价值。”
他说话不快,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习惯性考量。
陈青锋没吭声,就那么平静地看着他。
赵康平似乎对他的这种沉默有点儿不太适应,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动。
“下午你的报告,我们刘主任也会过去听。”
第五十三章 省会风云!初露锋芒遇劲敌!
“希望你能给出更详尽的数据,把那些超常规操作的理论依据,解释清楚。”
“我们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