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规的声音轻得像将散的烟:
“还有……义真那孩子……性子太倔……若日后要他做违背本心之事,恐……”
“威明公放心!”
刘方霍然起身,抱拳行礼时衣袂挟风阵阵:
“义真手中长枪,必指塞外胡虏,绝不见血于汉家宫阙!”
窗外,寒梅正盛,枝头积雪簌簌而落。
皇甫规枯槁的面容终于舒展,唇角勾起一抹释然的笑纹,仿佛卸下了一生的重担。
刘方望着老人渐渐睡去,吐息长叹。
这三道锁,终是成了。
最后一道便是以皇甫规的遗命,将皇甫氏牢牢锁在关外,静待天下大变。
……
刘方指尖抚过门环,将炭火的余息尽数掩入门后。
寒风卷着雪粒子扑在脸上,他拢了拢外衣,忽听一阵急促脚步声向他走来。
“大人,饿了。”
徐奉哈着白气凑上来,腰间佩剑随着步伐轻晃。
“……”
刘方置若罔闻,靴底碾碎薄冰的脆响在空廊回荡。
转角处现出个身影,银须拂动间传来爽朗笑声:
“元义公,酒肉早已备下,府中恰有位贵客,不嫌弃便同饮几盏?”
皇甫节缓步而来,锦袍上独属于皇甫将门的暗纹在日光下格外刺眼。
刘方眸光微闪,想起入府时瞥见的那辆青帏车,能在这个时候被皇甫氏迎入府中的……
心中闪过几个名字之后,刘方笑意盈盈的对皇甫节回道:
“端明公,屡屡叨扰贵府,实在折煞了。”
话音未落,刘方长揖回首,广袖已携着雪意先行,靴尖点过汉白玉阶。
“不过,端明公盛情,某岂敢推辞?烦请引路。”
廊下的皇甫子弟们见状皆忍俊不禁,皇甫节也是抚须颔首,眼中满是笑意。
刘方这番不卑不亢,洒脱又不失风度的模样,确实合皇甫将门的胃口。
转头,皇甫节看向立在廊柱旁的皇甫嵩,见儿子仍绷着张脸,腰间佩刀的穗子都垂得笔直。
这小子若有刘方三分机变……言及此处,皇甫节不由摇了摇头。
二人并肩而行,亦心知肚明,既然是在此时引荐的贵客,自然是会对大业有所帮助的。
——
东汉儒家思想盛行,强调“亲亲”“尊尊”,人际交往中注重情感与礼法的结合。
通常成年男性间的正式拜访多为单人或携带仆从。
而携家人,尤其是女性晚辈,往往体现二者关系已超越普通的同僚之交,达到“通家之好”的私交层面。
东汉官场复杂,高位者病重时,单纯的官员拜访易被视为攀附或探听虚实。
幼女作为家庭中纯真无涉的象征,携带幼女以“私人探访”而非“公务拜谒”的形式出现……
可淡化政治色彩,使拜访更显纯粹,凸显故交之情,避免引发关乎朋党或利益的猜忌。
同时,也可以表明拜访者对老友权威与德行的信赖,对二人之间深厚情谊的重视。
尤其在老友重病时,此举暗含“晚辈承继旧谊,世交延续”的心意,更是委婉的表明自己会对老友身后事进行庇护与关照。
——
凉风裹着碎雪掠过斑驳的朱漆门,檐角铜铃发出微弱的呜咽。
一位老者身着素色深衣,袖口已洗得发白,手中紧紧攥着一卷布满批注的竹简。
身旁女子垂鬟分肖,鬓间斜别着半枝残梅,瓣上凝着的霜珠,衬得她眉眼格外清冷淡然。
“父亲,皇甫公的病……”
女子声音轻得如同飘落在地的雪,带着丝丝担忧。
老者重重叹了口气,浑浊的眼中泛起追忆的神色:
“威明兄与父有总角之谊,更为莫逆之交……”
话音未落,门内突然传来急促的靴声,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