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自己才是百济真正的爱国者。
两韩蜷缩在半岛南端,土地贫瘠、物产匮乏,就这么在一亩三分地过家家是没有前途的。
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彻底融入华夏大陆!
就是为了践行自己的理想,他才以皇族宰相之尊,甘愿屈居尉迟循毓之下,当一个小小的线人。
不然他图什么,图那点活动经费吗?
而这一路的经历也证明了他策略的正确性。
跪舔大明以后,钱有了、米有了,甚至普通百姓偶尔还能吃点肉了。
这是过去根本想都不敢想的神仙日子啊!
这就给两韩人民打下了思想钢印——
跟着大明混,有肉吃!
而更坚定两国人民“投明”的契机,莫过于这次倭人入侵了。
倭人登陆,一开始确实所向披靡,杀得韩人哭爹喊娘。
所幸韩人攒够了皇恩,召唤出一记皇恩碎地拳,直接把倭人砸得碎了一地(物理)。
有这么一根文能富国、武能定邦的粗壮大腿,没有人比他更懂做狗的韩人,能不紧紧抱住吗?
而什么样的抱大腿,能比“直接加入大腿”本身更忠诚、更彻底呢?
只要加入了大明,直接泡在皇恩里了,到时候谁还敢欺负咱啊!
“都没了,都没了……
“呵,呵呵!”
老宰相凄苦地一笑。
他恍然感到,长久以来支持着他的信念,开始轰然崩塌了。
…………
“问题是,后勤补给要怎么运上岛去。”
夕阳西下,到了理论上的下班时间。
可国务衙门依旧忙碌。
最上层的书房里,李明正在和两位首相就出兵倭国的后勤问题激烈地讨论着。
“征倭的关键不在战场——你们二位也看到了,倭人的战斗力稀烂,根本不是我大明天兵的对手。
“可是征倭也难,难就难在后勤。
“倭国是岛国,又贫瘠多山,因粮于敌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保证后勤供应充足,要把粮食和装备,足额实时地运到岛上去!”
李明唾沫横飞地说着大道理。
粮食和装备,对大明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问题是怎么把这些后勤物资运送到前线去。
而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古代,民夫是唯一可以依赖的运输手段。
因此,李明最后强调道:
“因此,我们必须往半岛和倭岛同时征调大量民夫。
“谁赞成,谁反对?”
房玄龄面无表情道:
“臣反对。”
李明眼角一挑。
“说出你的理由。”
“很简单,没人,没钱。”房玄龄两手一摊。
“全国不是只有征倭一件事,尤其是今年冬季。
“让大河重回故道,这也是一件劳力伤财的大事。
“如果将大量民夫抽调上半岛,那么国内的水利工程,谁来建呢?”
李明反问:
“就不能多征募些民夫吗?”
“恐怕不能。”长孙无忌接话道:
“今年——请恕臣直言——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上半年战事频频,下半年又天灾不断。
“重建需要人力,战争需要人力,而民间需要休养了,陛下。”
房玄龄微微点头,表示对同僚的同意。
一旦牵涉到“人”的问题,成本就低不了。
但李明不干了:
“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没有民夫,谁来给军队运粮?难道让天兵也像倭人蛮子一样吃草吗?”
对陛下意料之中的反问,房玄龄早就想好了答案。
“我们可以放弃半岛,在扬州、青州建立仓库,以那里的港口为出发点。
“虽然距离倭岛的距离比半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