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转,营造一个一切如常的假象。
这个假象维持了数日,今天到底是被戳破了。
“陛下乃是国家的大脑。陛下出宫,如群龙无首,我等该如何自处?如何替天子守好国门?
“这就是某邀请诸位的原因。”
主人说得很是直白。
若是换做魏晋南北朝的“美好旧日”,什么?皇帝不在家?
还有这种好事?
权臣们早就毛遂自荐,竞争上岗了,哪里还轮得到主持人专门召集大伙儿。
只是现在和礼崩乐坏的南北朝还不一样。
不是因为大唐的大臣们都是忠心耿耿的模范员工——毕竟大家都是从隋末大乱斗海选出来的有为中老年,谁不想进步呢?
还是因为那个最不寻常的因子——大明。
大明天兵所至,一切皆成齑粉。
还是那句话,在“大明”的霍霍屠刀下,你还在这时候玩宫斗、政斗这类儿戏,那就未免有些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了。
毕竟大明最可怕的,不是她那训练有素、又仿佛无穷无尽的军队,也不是那壕气的铠甲、巨舰等优良装备。
甚至不是那雄厚得如同无底洞一般的国力。
而是那个新兴帝国的统治者本身,李明。
那厮……那位陛下喜怒无常,最是让人捉摸不定。
虽然他正在和他的皇兄李承乾打生打死。
但你若是敢篡了李承乾的位,鬼知道那货会不会给你安个“敢欺负我大兄”的罪名,让你全族体验一下渭水的深浅。
那位小小的暴君,给京中群臣的心里留下了大大的阴影,让他们不敢对摇摇欲坠的李唐江山踢上一脚。
叛军守国门了属于是。
一个慢条斯理的声音:
“臣下乃是圣上的眼耳口鼻手。圣上在哪,臣下就应该在哪,否则便是不称职。
“如今陛下出宫,臣下岂有安坐京城之理?”
瞧瞧,瞧瞧,所以说别人家学渊源,能当御史呢。
能把“咱们跑路吧”说得那么清新脱俗,不愧是文化人。
“韦御史所言差异。陛下微服私访,我等更应替陛下打点好国事,以待圣驾归朝才是。”
跑路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因为经过几轮筛选,有跑路意向的家伙已经基本润光了。
从李明“风起于萍末”的原始股东,到监国时期带去辽东的一大批自己人,大明先后两次横扫中原。
以及这次陛下突然“重病”病遁。
理想甚高甚大的、天生有反骨的、或者意志不坚定的,在这几轮筛选过后,该跑的都跑光了。
毕竟连陛下都跑路了。
现在还能坚守在长安的大臣,那是真正的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
出乎意料的,这样的“顽石”还挺多。
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一方面,李世民陛下余威尚在。看在老上司的份上,大唐群臣的忠诚度还是有点保障的。
另一方面,则是李明陛下太可怕了。
历经多次乱世,各种拟人非拟人的统治者,各大家族也见识过不少了。
整治老百姓的统治者有很多,但专门整治“各大家族”本身的,那个李明陛下好像还是头一个。
为了保护本族的利益,延续家门,这些顽固派报团取暖,自动团结在“大唐”这杆大旗之下。
尽管李世民、李承乾两位陛下对士族门阀的态度也不咋地。
但是和李明相比,那简直和春风拂面一样温柔。
这些大族在朝中的代表,已经下定决心要和大唐一条路走到黑了。
“诸位说的也是。”韦御史没有坚持。
能够确认诸位同僚还愿意坚守长安,有着抵抗到底的意志,这个务虚会就算没有白开。
只是留着归留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