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
皇家马车平稳地驶离了平州港。
李令脑子乱乱的,这是过多知识狂暴轰入大脑的后遗症。
母后说的可能有道理,可母后说的有道理不大可能。
整理思绪许久,她终于找到了那个不协调的来源。
这个问题,和那位“懂哥”水手一模一样。
“战场在山西,我们造那么多船干什么?”
对女儿的这个问题,杨氏只是微微一笑,望向窗外浩瀚无垠的海洋。
“谁说战场在山西?”
…………
长安,送走了贞观时代的最后一个冬天。
又到一年春暖时。
只是今年的长安没有开。
因为街道的草树木,都被铲走当柴火烧了。
柴米油盐,柴是第一位的。老百姓没钱买柴禾,那只能捞偏门了。
这当然是不被唐律所允许的。
但是法不责众,京城武侯卫根本管不住。
过了春节,朝廷正式改元,便是永庆元年。
大唐正式告别了使用了十六年的年号“贞观”,进入了新时代。
只是“新”并不意味着好。
永庆皇帝当政时,民生更差了,经济更差了,治安更差了。
连京城的武侯卫,在某位中年高级片儿警离开后,好像也变得越发不堪用了。
贞观皇帝退位还不到一年,一个兴盛的王朝就日益衰朽了下去。
转折点便是与大明的这场战争。
开战以来,国家日渐凋敝,经济萧条,民生萧索,大量人口逃荒。
大唐就像一个漏气的羊尿泡,肉眼可见地瘪了下去。
而造成如此现状的责任,老实说不在永庆皇帝。
这个娘们儿唧唧的新皇帝,虽然和变态的老爹和老弟相比,能力只能说差强人意吧,但人不坏。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位还不错的收成之君。
只可惜,现在不是正常的情况,而错不在他。
错在他那能力超强的老爹,在退位前干了平生最大的糊涂事——
没安排好接班事宜,惹恼了老十四李明。
“那位”殿下——现在成了那位“陛下”——是能惹的吗!
现在好了,李明向大唐宣战了。
可怜的永庆皇帝,哪是那位活阎王的对手呀!
只能稳稳地把上一代的黑锅背上。
皇帝灰头土脸、颜面扫地,百姓付出的代价则要昂贵得多。
长安最繁华的朱雀大街,路上没有行人,路两旁坐满了乞丐,就像谷地的麻雀似的。
啪嗒,啪嗒。
在灰暗的背景下,一位鲜活的少女踏破沉闷的空气,快步向太极宫朱雀门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