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的微笑。
“这就带你去看看答案。”
答案就在平州港?
李令顿时紧张起来,心里又不免疑惑。
一个海港而已,怎么能藏住整个国家的战略?
…………
得益于有事没事就挖地修路的李明,一路平稳,太后和公主一行很快就抵达了平州港。
阳光普照,春暖开,东南风给岸边带来了淡淡的海腥味。
“这是……!”
李令望向窗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海港里,停泊着密密麻麻的船舶。
全是长宽数十丈的超级战舰,甲板上蒙着一层铁皮,漆皮在阳光下反射着油润的色泽,旌旗迎风飘扬。
李令脑海里只有四个字:
威武雄壮!
“这是……”
“这是刚造好下水的水师。”杨太后淡淡地回答。
造船……这就是刚才酒店那位懂哥水手吐槽的,大战之前就已经开建、战争时期仍然没有停工的大建?
原来是战船?!
战船之下,港口的栈桥附近,密密麻麻的是什么东西?
李令几乎把脑袋怼出去想看个真切,杨太后却将帘子快速拉上。
“外面有人,矜持些。”杨氏小声道。
不是,怎么这时候您反倒讲起礼法来了……李令无力吐槽。
向港口又前行了一段路程以后,马车缓缓停下。
不一会,窗外传来一个声音。
“太后殿下。”
声音苍老而恭敬,是房玄龄。
房相他怎么也来了?他不是在忙着看家吗?……李令正要开口。
杨太后用手势示意她别出声,隔着帘子,问房玄龄道:
“物资人员都准备妥当了?”
“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南下。请看。”房玄龄恭敬地回答,识相地退到一边,以免碍着太后殿下的视线。
杨氏这才撩开帘子。
“啊?!”李令不禁惊呼了一声,赶紧捂住嘴巴。
刚才在远处没有看清,港口上密集“堆积”的,是堆积成山的装甲、兵器、粮食等军用物资,以及一眼望不到头的士兵队列!
补给物资都装在柳条箱里,码得整整齐齐。
兵士更是排着整齐的队列,远看就像一方方豆腐,让强迫症十分满足。
“兵精粮足”四个字,在此时此刻具象化了。
“作战准备,不是加了钱、吹口气就能成的。舰船建造、士兵训练,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杨太后轻柔地说道:
“这些船是远征高句丽时便开始建造的,士兵也是在战前应征入伍的第一批士兵。
“直到近日,才算训练整备完成,可以投入作战。
“而在这之前,大明的主力部队就是李靖手上的八万人。这八万人吃得了多少粮?拿得了多少钱?
“把军费提得再高、民生压缩得再狠,又有什么用呢?”
李令这才恍然大悟。
大明迟迟不转入战时,原来不是优柔寡断,而是还没有到全力备战的时候。
“毕竟前线作战的士兵就只有这么些,不是钱得多就能把人掰成两个用的。
“早早地压制国内经济、提高赋税,也只是将粮食从百姓家里转移到官家粮仓,放着霉烂而已。”
杨氏继续和风细雨地解释道:
“对战局改善寥寥,对国力却损害甚大。而国力,才是我们打赢这场仗的基础。”
李令完全明白了。
李明自然不是宋襄公那样迂腐仁弱的蠢货,该出手时就出手。
迟迟不动员,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那什么时候才是时机呢?”李令好奇地问。
杨氏嘴角勾勒,将车窗帘子一放。
“就是现在。”
…………
“恭送殿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