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278章 长孙无忌谋反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8章 长孙无忌谋反案(3 / 4)

起来要维持自己高冷公主的人设了,微微福了福身子,拗着气地走了。

李治看着她一扭一扭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权力……好吗?

…………

次日的例行朝会,李治被大臣们喷惨了。

黄门侍郎刘洎率先开炮:

“雍州虫灾泛滥,请摄政殿下亡羊补牢,尽早从南方调运粮食,准备赈济灾民。”

亡羊补牢这个词用得就很妙,就差指着李治的鼻子骂他短时了。

“臣附议。”

“附议。”

一片附议声中,李治眉头蹙起。

他刚刚平息了南方的反对,结果现在又要从那里调粮,这是生怕南方不炸啊。

但不从南方吸血吧,关中又要炸了。

这是一根箭变成两头堵了呀。

“……先等等吧。”李治只能使出拖字诀。

结果大喷王唐俭开喷了:

“如今虫灾这么严重,皆因摄政殿下没有听取大司空的谏言,没有防患于未然。

“漕运运力本就紧张,殿下如果再不及早处置,只怕要重蹈覆辙,关中将饿殍遍野,百姓揭竿而起!”

相比刘洎指桑骂槐,这位就直抒胸臆得多了,喷得李治太阳穴直抽抽。

可他扫视一圈,竟发现朝堂之上,赞同他俩的大臣占多数。

刘洎原属于李泰阵营,唐俭一直是中立派,如果他俩向自己发难还容易理解的话。

那么高士廉、许敬宗等铁杆晋王党此刻也站在对立面,就令李治十分难受了。

他顿时有种孤家寡人的悲凉感。

其实他想多了。

贞观的大臣们都是很单纯的,都是为国家尽忠而生的。

王朝开初,大家还有一股为国为民的理想主义情怀,所以看见主君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敢直言进谏。

客观评价,能坐稳朝廷、压服天高皇帝远的南方,李治这个年轻摄政做得已经算不错了。

只是和另一位小妖孽比起来比较费拉不堪而已,李治的手腕仍然远超其他少年皇帝,和东汉幼儿园相比更是宛如神人在世。

所以,大臣们难免会提高对小摄政的要求,用对待老李的那套直言进谏来对待小李。

然而,在如惊弓之鸟的李治听来,大臣们好像在故意和他过不去。

他觉得,朝廷众臣一定在互相串联,打算将他架空、篡夺朝政,以向李明投降,或向新突厥称臣。

而在背后谋划这一切的……

李治看向了一言不发的文官之首,长孙无忌。

一定是他!

虫灾这个议题,最早就是他提起的,现在朝臣又用这个借口集体发难,两者之间必有关联!

而且长孙无忌被自己冷落,有着充足的犯罪动机!

李治微微眯了眯眼,默默地隐忍到朝会结束。

当群臣开始离席时,李治叫住了长孙无忌。

“舅舅,昨日你说,一位高僧从西域回到了长安?”

长孙无忌不疑有他。

“是的殿下,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跋涉万里,在天竺求取佛教真经,前后历经十三年。现在落脚于长安城外的归元寺。”

“城外?听舅舅这么一说,我若不放他进城,倒显得我怠慢高僧了?”李治抬高了声量,让正在离席的大臣们都听见。

长孙无忌闷头不答,只道是小外甥又随便找个由头找自己茬。

不过,李治却是话锋一变。

“不过舅舅提醒的是,尊佛崇道乃大唐祖制,高僧一路跋山涉水也不容易。

“这样吧,烦请舅舅请那高僧入城,暂时于弘福寺歇脚,明日可邀入宫里,宣扬佛法。”

对于李治这番生硬的态度转变,长孙无忌也摸不清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不过摄政已经明确下令召见了,引见一个和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