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被死亡”了,而且为“李明报仇”也是李治用以对抗老四李泰的政治口号。
所以实际上,两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
这模糊不定的政治局势,便同步影响到了朔北塞外,影响到了这支还在前线保持存在的八万劲军。
这支唐军压箱底的主力部队,并不是孤悬海外的。
事实上,他们和内地保持着极其频繁的联系,对老家的动向实时更新,了如指掌。
李明和李治关系不明,也让这支军队高层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感谢李世民端水搞平的骚操作,令晋王党李世绩担任这八万精兵的大总管,而副总管由十四党的侯君集、薛万彻担任。
两拨人立场不同,心思各异,在如今这晦暗不明的形势下互相猜忌、互相掣肘,又都没有能力和决心“清扫”对方。
“那三个杂种,大约早就知道李明殿下没死吧……”
李世绩自言自语道。
还是那句话,这支军队并没有孤悬海外,信息是畅通的。
这里既然能收到朝廷的指示,自然也能收到辽东的通信。
侯、薛、李三人想必是已经收到了李明殿下报平安的密信。
甚至他们仨有可能接到了下一步的指示,要对这支军队的控制权展开动作……
这就很恐怖了。
在塞外的八万大军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对全世界所有其他军队都是碾压,没有例外。
与之相比,在国内打生打死的李泰军和李治军,顶多算三流部队。
这八万人如果落到李明手里……
游戏结束!
“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把那三人干掉?”
这已经是李世绩不止一次生出的想法了,又被他不止一次地否决。
首先那三人就不是省油的灯,机警性很强,平时吃饭睡觉都是分头的,避免被一锅端。
别说动手,自己没有被那三个杂种干掉就不错了。
其次,毕竟李治和李明还没有彻底闹掰。
自己这样自作主张地屠了李明一方的三员大将,激化矛盾,对李治稳定全国大局绝不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他也无法调动手下的军队来干这脏活。
这些士兵无愧于精锐之名,只忠于皇帝。
并不是行军大总管的私兵。
打外敌,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带抱怨一句的。
但若要搞内讧,那就别怪他们在旁边吃瓜看戏了。
让他李世绩一打三,显然胜算不大。
既然没法掀桌,那就只能自己忍让一些,维持团结了。
“反正我调不动这八万人,那三个杂种难道就能指挥得动了?
“凑合着过吧……”
李世绩苦闷地研究起了地图。
这并没有让他的郁闷缓解多少。
因为内乱和后勤问题,导致这八万人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太行山西北的无定河一带。
乱跑容易被断补给,军事风险过高。
如果这八万人折损了,算上民夫后勤七七八八,史官高低得来一句“李世绩致百万大军覆没”,让他体验一把苻坚的待遇。
而如果撤军,又等于摆明了对陛下见死不救,政治风险巨大。
如果李世绩敢做出这决策,别说会连累李治被口水淹没。
甚至自己未必走得出这军帐,说不定就会被这八万皇帝的死忠亲兵给手撕了。
所以,他只能让这一大帮人卡在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效率低下地搜寻着皇帝的蛛丝马迹,从本就贫瘠的夏州获得补给,苦一苦当地的百姓了。
“嗯?”
李世绩看着看着,觉察出了不对劲。
侦察铁勒人部落的报告,越来越少了。
打仗就是打情报,自己撒出去的探子是足够多的。
“也就是说,铁勒人的主力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