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拿胡子拉碴的脸拼命地蹭。
“哎哎哎!阿韦你冷静!冷静一点!”
李明的小脚拼命地扑腾。
“得人心者得天下,君臣同心,真是羡煞旁人呐~”杨氏还在笑呵呵地说着风凉话。这样真的好吗……李令看着弟弟如溺水之人扑腾的小脚,心里不知该羡慕还是该同情。
…………
历经坎坷,一行人还是顺利回到了州府。
士兵则统一进驻去年新建的平州都督府,和赤巾军(划掉)打着官军旗号的赤巾军一起交流业务去了。
州府是全辽东的政治中心,是在被慕容燕焚毁的平州州府旧址上重建的。
当然,本地人一般习惯称呼这里为“委员会”。
和平州的官僚体系一样,这里也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表示一下自己还是带唐的忠诚子民。
安顿好家人和新收入麾下的李靖、苏定方,李明和长孙延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听取着韦待价和房遗则的汇报。
两位老哥差不多一百多章没露脸了,恨不得把这段时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倒出来。
李明虽然每天定期能收到成吨来自辽东的情报。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尤其当两地的通信还存在半个月左右时差的时候。
要全面了解情况,还是得面谈。
“所以,从长安来此避难的老臣、能臣,全被你们送去了高句丽?”
李明的眼神一厉,扫过韦待价。
阿韦面无惧色,胸有成竹地点头:
“是的。”
李明绷着的表情松弛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干得不错。”
把“长安帮”打包送到高句丽,是李明的既定政策。
没办法,平州和营州实在是庙小,加上李明打下的坚实基础,韦待价、房遗则两人就能轻松玩转。
容不下这些从长安请来的大神(褒义)——
从大权臣房玄龄以降,李明搬来了中书省一把手,侍中梁师道、侍郎崔仁师,以及尚书省二把手、老官僚代表萧瑀等等。
以及刘德全、孙伏伽等资深事务官。
差不多把大半个朝廷的精华,都给运到了辽东这个偏远之地。
如果让这半个大唐天团窝在辽东二州,手里又没什么事情做,可是要出大事情的。
就像斗鸡不能养在一起一样,这帮闲不下来的千年老狐狸,绝对会内耗到飞起,把政治斗争玩出来,演出几百章宫斗戏。
为了替大臣们发泄发泄充沛的精力和政治野心,别让自己回辽东时发现被斗死了几个。
李明果断决定,把他们放到高句丽去治理当地,发挥余热。
东北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什么?派遣大唐的官员去直接管理高句丽,会不会太伤他们了?
伤他妹的头!
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的所谓“主权完整”,已经完全不在李明的考量范围之内了。
扶余人已经事实上成为他的经济附庸了,有什么资格谈独立主权?
大家事实上已经是一家人了嘛,说什么两家话嘛!
高句丽的摄政,大莫离支渊盖苏文,他对全国的控制力已经基本丧失,政令不出安鹤宫,权力缩水得和他扶持的傀儡宝藏王差不多了。
至于地方上的各大小酋长,也被辽东伸过来的各级组织所架空,本人也被商社养成了只知吃拿卡要的税金小偷。
整个高句丽的上层建筑,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待宰的年猪。
再用一个词形容高句丽全国上下就是——夺舍。
李明治下的辽东就像一只触手怪,伸出一根根名为“商社”、“农庄”、“矿场”、“慈善组织”、“报社”、“环保组织”……等等的触手,深入到这个东北邻国的方方面面,将基层彻底侵蚀殆尽。
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里,塞进去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