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决策依据,还不足够充分。
皇帝需要更直接、更可信的证据。
比如属地官员的直接奏报、民部的汇报,或者官营铁矿的报告。
李世民回忆起,房玄龄这段时间废寝忘食,也在查铜铁这件事。
如果真的查出了什么问题,一定会及时向他报告的。
没有报告,不就说明,连房玄龄也没查出问题么……
“你要的直接证据我没有。”
李明小手一摊:
“毕竟我只能管到平州和营州两个下等州。
“大唐的其他州县没有尽好自己的本分,既不能管理好基层、又无法提供详实可信的数据,我也没有办法。”
没能把整个大唐一口鲸吞,真是我的错啊。
李世民嘴角一抽,道:
“如果矿产短缺属实,那确实是一个问题,但闹不大的,不至于你说的那样,什么大唐要完。
“只要粮食不出问题,掀不起什么风浪。”
说到头,老百姓日常用的金属制品并不多。
顶天就是一点农具和一口锅,也不是人手一个,而是几户人家拼着用。
就算几个月、一年不买铁,农民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至于铜器,更是应用寥寥。
普通百姓谁家用铜鼎祭祖啊?扎个草人得了。
所以,铜铁之物,百姓可以少买、晚买一点,或者索性不买了,又不会起什么乱子。
农民么,日子凑合着也是过,又不是过不下去。
“不,你知道这场短缺风波会导致什么吗?”
李明看着老封建的皇帝老爹,郑重无比地说道:
“钱荒。”
钱荒……李世民喃喃着这个久远的词汇。
钱荒,顾名思义,就是市场上的通货不够用了。
在兵荒马乱、又以贵金属为主要交易货币的古代,钱荒还是挺常见的。
但在唐朝开国、天下平定、高祖李渊发行开元通宝以后,钱荒就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货币都是以前年份就已经铸造完成了的,照样在流通。
“眼下短时间之内的铜不足,怎么会影响到过去发行的货币?”
李世民问道。
他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时间先后逻辑错误。
明年母鸡不下蛋,并不会导致今年没有鸡肉吃啊。
“因为人是活的。”
李明仔细解释道:
“如果铜铁短缺,那价格就会水涨船高,而用这些金属铸造的钱,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比如说,今天用三文钱可以买一斗米,等到明天只需两文钱。
“作为普通百姓,是会选择今天买,还是等明天?”
李世民不假思索道:
“明天。”
李明循循善诱道:
“那如果钱的价值一天天在升高,百姓是不是越来越不愿意钱,到最后选择直接将钱币窖藏起来?”
李世民点点头:“这不难理解。”“如果全社会都这么做。”李明继续说道:
“那市场上的钱币就会越少,价值越高,从而更没有人拿出钱币来交易。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还有人用钱币交易吗?”
李世民咽了口水:
“不会,会退化成以物易物……”
市场上通货不足,便是钱荒,现在有个专有名词叫“流动性枯竭”。
毫无疑问,这会沉重打击商业贸易,严重影响除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以外的全部经济形式,最终削弱国力。
由于金属货币便于窖藏的属性,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钱荒屡见不鲜。
但在和平的盛世时期,突然平地刮起一股钱荒,那就搞笑了。
若是在生产力更不发达的先秦时期,那倒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问题。
但在如今的唐朝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