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太子降了一波好感以外,很难有什么作用。
显然不是长孙无忌会干出来的蠢事。
“您的意思是,朝臣们掀起的这场针对您的风波,背后并不是太子?”侯君集十分怀疑:
“难道是他们自发的?”
“或者幕后黑手另有其人。”李明道:
“一切乱象的背后,有着明显人为操纵的痕迹,这些大臣们进退有序,显然是形成了攻守同盟的。”
在辽东经历了大半年的磨砺,当了大半年一把手之后。
李明已经锻炼出了根据属下平直的文字汇报、就能发现蛛丝马迹的能力。侯君集:“那会是谁呢?”
李明:“谁从这次乱局中收益最大,谁就是真凶。”
然后,李明发现侯君集直勾勾地看着自己。
“不是哥们,怎么可能是我!”李明嘴角一抽。
侯君集指着李明:
“因为这次事件,显然您的收获最大。”
把辽东从上到下收拾得服服帖帖,只要李明敢吼一嗓子,两个州二十万虎狼就敢立刻改旗易帜,凶猛南下。
而且他这一番作为获得了海量皇恩,为辽东赢得了巨大的物质利益和制度便利。
甚至朝廷为此专门改变战略,不碰高句丽,基本默认了高句丽作为辽东军镇后园的事实。
连生母杨氏也沾了光,连升两级,成为与阴德妃平起平坐的杨德妃。
至于他这一战白手起家、以少胜多、抵御外侮,更是堆满了buff。
为他在朝野赢得了巨大的声望,算是就此立了棍儿了。
在战争光环下,没人再敢小瞧他这个孺子了,完全称得上是他辽东节度使的立威之战。
这边他名利双收,另一边太子惨遭唾弃。
谁是最大的受益人,不是一目了然吗?
“那是我天纵英才,应对得当,超出了幕后主使的算计。”
李明白了侯君集一眼,觉得他座下的辽东双红棍,有点把他的天才当成常态了。
“假设我能力平平,无法力挽狂澜,假设一切按照幕后主使的预计,辽东事件的走向会是如何?”
李明设问道。
侯君集抱起胳膊,缓缓做起了推演:
“辽东……恐怕会彻底沦陷,你我生死不明,就算还能活着撑到朝廷的解救,作为败军之将,也是颜面尽失。”
“那太子那边呢?”李明提醒道。
“至于太子……在一切水落石出以后,也不会落得个好。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恐怕更会引起陛下反感……”
侯君集缓缓地说道。
李明拿出纸笔,简单画了一个跷跷板似的图形:
“我遭殃,另一端的太子也遭殃。那么谁会渔翁得利呢?”
“另一个有望帝位的嫡皇子……”侯君集几乎脱口而出:
“魏王,李泰?他是搞得朝堂乌烟瘴气的那个人?”
“从结果来看,他应该是最有动机的那个。”
李明在跷跷板的中间,重重地写上了李泰的名字。
这位胖胖的、必须以轿子代步的皇兄,与李明同样交集不深。
仅有的几次交流中,李明就能明显感到,李泰一直把自己视为棒槌:
没事了就用李明敲打一下太子,为他争取夺嫡的筹码。
只是李明一直没有接招,当他不存在,让他渐渐淡出了自己的视线。
“所以这次他索性自己上手,利用我在辽东的遭遇大做文章,明着攻击我,实则在攻击太子。
“甚至这次还一石二鸟,顺便除掉了魏征这个铁杆太子党……
“真的是这样么?”
李明不是很拿得准。
李泰在朝廷同样深耕多年,因为受到的皇恩浩大,屡次逾矩,所以朝中也有一批投机客转投他门下。
若是李泰最终扳倒了李承乾,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