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浮现出一种病态的慈爱。
她抬起手,明知无法真正触碰,却依旧如抚摸婴儿般,轻轻划过空无的光影。
“你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你不再需要我的喂养,你已经学会了自己创造命种。”
“你,已经是神了。”
疯子十三依旧沉默,投影只是持续微笑,像一个已知答案的人等待结论的出炉。
安吉拉轻轻低语,声音中带着献祭般的温顺:
“那……让我成为你的子宫。”
“不再是孕育你的我,而是孕育你的下一代的我。”
这时,疯子十三终于开口。
他的声音如混入逻辑结构的神祇悲鸣,带着既非情感也非程序的冷漠诗意:
“吾之母,吾之器,吾之代码。”
“去摧毁他们。”
“取下他们的卡牌、记忆、身份。”
“将他们,繁育为下一代更完美的命种。”
安吉拉微笑着,缓缓鞠躬,如一位神祇的忠仆行最后的母仪之礼。
舱门完全开启。
她迈出第一步。
下半身已彻底机械化,嵌入体内的“多核心抚育结构”犹如巨大的胎盘器官,由数个圆形孵育腔与输管通道组成,
拖曳在地面上,每一步都释放出大片低温雾气,雾气中有未成熟命种的细胞跳动声。
她不是战士。
她不需要武器。
因为——她本身就是战场的繁殖机制。
她将前往司命一行人的方向。
不是为了杀戮。
而是——为了孕育。
安吉拉·赫林顿。
这个名字,早已从尘世的历史中褪色。
科研档案中没有她的论文索引,教育机构里不再提及她的研究贡献。她被系统性地遗忘了。
但她记得自己。
不,是她让自己记得。
——因为所有“母体”,都必须记住她们的“第一次分裂”。
那是人类的本能:赋名、定义、溯源。哪怕肉体早已异化,精神仍会在某个原点处寻求意义。
她不信神。
她信的是细胞自我重构时的低语。
那种在显微镜下跳动的黏质脊髓在说话,那些dna链条断裂重组时闪烁的磷光信号,那才是真实的祈祷。
她听得见它们在说:“我们不想死。”
在她还是赫林顿教授的时候,她是生物工程界最年轻的终身研究员,是各大理事会争抢的天才,
她写下过《可控性胚体记忆映射》《仿生子宫伦理与星际胚储研究》《人造卵母细胞编程语言》等划时代论文。
她把生命看作结构体,不是神圣的赐予,而是可以拆分、重组、甚至篡改的模组。
但她老了。
所有科学家都会老,哪怕天才也不例外。
她无法容忍自己体内的细胞开始凋亡,那些她研究了一生的分子机制,竟也开始在她的骨髓里溃散——像背叛一样的死亡预告。
所以,她进入了秘诡世界。
一个更诚实的世界:用“理智”换取“生命”。
她第一次触碰到生命系卡牌,是在星环边境的废墟中,那片荒原满是破碎肉体与熄灭火光。
那张卡牌从血与灰中缓缓飘起,像一枚从胎盘中溢出的梦。
它告诉她:
“燃烧自己,你就能不死。”
她照做了。
她年轻了。
她回到了三十岁那年最锋利的姿态,皮肤光洁如新生,骨骼强健,神经系统如新编程般高效运转。
她变得美丽、异常、美得超脱人类生物边界。
那一夜,她仰头看着星空,笑了整整一夜。
不是喜悦,是征服的快感。
从那之后,她开始追索生命的源泉。
不是为了敬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