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三个报社的,而这三个报社,旗下都不止办一份报刊,日报,旬报,月报,大一点的报社基本都拥有这三种类型的报纸。
而小报馆的话,通常指那些不入流,没什么名气,可能只有一份报纸的,她们的作者数量比较少,特别是刚创办的时候,是最缺作者最缺稿子的,这时候往小报馆投稿,过稿率很高。
虽说小报馆的稿费通常不怎么样,销量也不高,但是许多作者为了生活,还是会投稿给小报馆。
但戴琳琅是奔着赚钱扬名的目标去的,毕竟此时的她是真的缺钱,别看肇兴城有座宅子可以出租,可是每月的租金不到二两,堪堪能覆盖她在风华书院的日常开销。
若是有人退租了,一时找不到租户,那她难道还要向舅舅伸手拿钱吗?
戴琳琅没有安全感,她还是迫切地想要赚些钱的。
所以陈蒸月师姐的小报馆,暂时还不考虑,除非她被前面三个师姐兄拒稿。
但,她的小说应当没那么差劲吧?
采薇报社大门前,戴琳琅望着眼前被高大围墙围着的五层楼高建筑,难得有些紧张情绪。
这种感觉,就跟前世她第一次发表作品,等待编辑签约审阅差不多,当时的情绪,也是如今天一样紧张忐忑又期待。
没曾想重活了一世,还是免不了紧张。
“呼。”她深呼吸,平复了情绪后,走到门房面前。
“大娘您好,我想请您帮我找一下赵瑾瑜编辑。”
门房就是前世的保安。
采薇报社是大型报社,旗下不止运营多家报纸,连书籍出版也有涉及,在江南地区和大梁各个大城市都设有分社,眼前坐落在江宁府的便是它们的总部,红砖墙,水泥地,在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材料同时,又保留了古代建筑风格。
“有预约吗?”
门房大娘年纪看着在四五十岁之间,精神头很好,头发梳得干净利落地,薄款春衫下的胳膊,隐约还能见鼓起的肌肉。
“没有,不过我是风华书院的学生,这是我的学生证,周助教推荐我来找赵瑾瑜师姐的投稿的。”
原则上,没有预约的不加理会的,她们采薇报社不能随便放陌生人进去,但风华书院在江宁府是大书院,采薇报社里面有不少工作人员和签约作者来自风华书院,像戴琳琅这种校友找来,多少是要通知一声,至于见不见,那就是她们的事。
是以,门房大娘让戴琳琅在这等着,她让年轻的另一位门房进去里面通报。
大约等了六七分钟,戴琳琅终于看到那门房回来的身影。
走在她前面的,是位穿着鹅黄色改良襦裙的年轻女子,她梳着单螺髻,鹅蛋脸上只涂了淡红色的口脂,没有佩戴耳环首饰,只在脖子间挂了漂亮链子的黄铜怀表做装饰。
打了照面,未语先笑,“是戴师妹吗?”
戴琳琅先前报了名字,想来是门房告诉了她。
“是师姐,我是戴琳琅,披星戴月的戴,琳琅满目的琳琅。”
“真是个好名字!”赵瑾瑜夸了一句,又跟戴琳琅寒暄了几句书院和老师的事,才拉入正题,“师妹这次带了稿子过来是吗?那这样,你跟我去会客厅,我看完稿子再给你意见。”
风华书院到采薇报社没有直达的蒸汽公交车,中间还需换乘马车或者载客自行车(这种载客自行车类似于黄包车,只是客座前面是用自行车拉人的而已),过来一趟花费的时间将近两个小时,戴琳琅又是外地学院,在本地没有房子,要是只收下稿子就叫她回去,到时候联系比较麻烦。
赵瑾瑜本身性格不错,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体贴的。
跟门房登记之后,便带着戴琳琅进去。
从大门到主体建筑有一段距离,路上能看见穿着耐脏颜色短打的杂役工推着独轮车来来回回。
“那是从印刷厂出来的,我们采薇报社